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领袖访谈 >> 总编访谈 >> 文章正文

《南方周末》向熹:任何困局都是方法的困局
作者:向熹     来源:传媒领袖网     更新时间:2008-10-30 9:37:50

南方周末的记者培养很特殊

  传媒领袖网:刚才您也谈到了记者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从目前看南方周末的很多报道在结尾处本来已经结束的时候,往往还会出彩,用简单的看似可有可无的几句话给人以反省。南方周末是不是在培养记者编辑方面是不是有这方面的要求。

  向熹:我是这样看的,南方周末的采编人员培养是一种很特殊的培养:一方面,对自我学习能力要求特别高,这是第一位的;第二方面,南方周末师承方式明显,老带新、老编辑指挥新记者;第三个方面,近年来,南方周末开始整合一些学习资源,给员工培训,例如到国外做访问学者,到国内高校短期培训等;第四方面,内部有一个不定期的业务研讨会,会请海内外的优秀学者或业界高手来讲座交流。

  当然在培训方面,我们还是认为做得不够,一个是如何更加制度化、更加因人设训;另一个是除业务方面的培训,还应有一些专业知识的培训;最近我们收集需求时,一些中年记者编辑还提出学历培训的诉求,这些我们都还要研究。

  传媒领袖网:刚才您也谈到了,南方周末的很多记者编辑出来后都成了总编,有报纸的、有网站的、有杂志的。这是南方周末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所致?

  向熹:南方周末有两种成就优秀人才的途径,一种是到南方周末前就非常优秀,到南方周末这个平台上施展得更好,被业界、社会广泛认识;第二种是大学毕业或从别的媒体到南方周末,潜质很好,在这里受内部业务氛围的影响,逐步成长为优秀的采编人员。

  南方周末因为产品的特性决定对人才的要求高。可以说与其他纸媒比较起来,南方周末的整体人才素质是高出一截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别的媒体新办或改版,挖人时会先想到南方周末。特别是近两年,当南方周末好稿迭现,影响力增强时。

  但是,我们自己也在痛苦地思考:如何让采编成为一个终身职业?现实状况是,优秀的采编人员到中年就必须谋求一个管理岗位才有安全感,社内没有,就只好到别的个单位寻找,对南方周末人才管理而言,这可能是比培训还重要的一个课题。

  不久前陈志武教授到南方周末演讲时,同来的广东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健说了一句吓人的话,他说南方集团出去了70多个总编,我们怎么也算不出来有这么多,只知道不少。

  传媒领袖网:南方周末的经济部分分离出去后创办了《21世纪经济报道》,就目前看发展的态势很好,南方周末有没有可能把文化版块分出去成立一本新的文化类报纸。

  向熹:能不能办成一本新的媒体,关键是看市场的需求和我们自己的能力。办一份文化类的纸媒或评论类的纸媒,我们不缺能力,主要看市场。市场有需要的,我们肯定会积极的去做,市场不支持的,当然不会去盲目扩张。现在纸媒业的发展不会像前几年那么顺当,我们会把预期调得低一点,也不排除会做一些非纸质形态的媒体出来。

  传媒领袖网: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作者:张冬冬 摄影:王玉军)

  

上一页  [1] [2] [3] [4] [5] [6]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谭军波:传统媒体跟互联网是可以融合的
半岛都市报社长王军:传统媒体发展须适应国情
陈彤:互联网与传统媒体成本难分高下
丁曦林:传统媒体的发展必须与互联网有良好的互动
《南方周末》执行总编辑:向熹
闵大洪:奥运报道,互联网远比传统媒体开放
刘洲伟:制度竞争力更胜一筹 《21世纪》7月起提价
南方周末,摘下你的有色眼镜吧!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南方周末》
执行总编辑 向熹

任何困局都是方法的困局
《东方早报》
社长 秦恒骥

孜孜以求做优秀新闻
《北京青年报》
王世荣

电视主导奥运报道
《华西都市报》
社长 李宇西

《时代》的封面来自《华西都市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