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社长台长 >> 文章正文

半岛都市报社长王军:传统媒体发展须适应国情
作者:徐颉     来源:传媒     更新时间:2008-10-20 9:08:22

  1999年8月9日,《半岛都市报》呱呱坠地,短短九年,化茧成蝶,已成大器。在中国报业遭受新媒体冲击的浪潮中,《半岛都市报》"逆市上扬",2007年主业收入达4.6亿元。进入2008年,面临纸价上涨等一系列难题,不断创新的《半岛都市报》审时度势,借奥运年之东风推出新闻和广告系列大型策划,颇有"直挂云帆济沧海"之势。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报纸广告刊登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半岛都市报》广告刊登额在全国都市类报纸中排在前列。

  王军,《半岛都市报》掌舵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娓娓道来的语气中彰显着"不管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的自信与大气。

  盘活资产轻装上阵

  记者:王社长,您2005年调到《半岛都市报》担任社长一职,那时候正值"报业寒冬论"兴起之时。您来之后,推行"收缩战线,盘活资产,突出主业,稳步发展"的发展战略,当时是一个怎样的背景?

  王军:自1999年创刊到2005年,《半岛都市报》成长得非常快,每年都有一个大幅度的飞跃,2005年发行量达到50多万份,广告收入也已突破2亿。

  但2005年,《半岛都市报》因为投资战线过长,使得资金链紧张,资产负债率很高,报社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于是我们采取了"收缩战线,盘活资产,突出主业,稳步发展"的战略。通过这些策略调整,《半岛都市报》的资产得到优化,资产负债率降低,从而实现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发展主业。截至2008年,我们的资产负债率为50%以内。

  记者:《半岛都市报》针对这一策略,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王军:首先是大众报业集团的资金支持。我上任之后,集团输入3000万元还掉逾期银行贷款,并为《半岛都市报》的贷款做担保。其次是恢复报社的信誉,保证纸张和油墨的供给。曾有一段时间,纸厂和油墨厂因欠款问题,拒绝供应新闻纸和油墨。上任之后,我就跑了几家纸厂,其中令我感动的是,当我去一家大型纸厂准备谈判时,我尚未开口,对方就答应供纸,保证纸张质量,并允诺不需立即付款,欠款可继续拖欠。最后是优化资产。《半岛都市报》的多元化经营是成功的,但却造成资金紧张,为此我们将无法给报社带来效益的地皮等项目出售,回笼资金。就拿新办公楼来说,报社与开发商经过多轮的艰苦谈判,把办公楼项目拿下。这个办公楼地上19层、地下1层,总面积近2万平米,连装修一共花了1.2亿,但现在市值超过2亿。

  记者:目前《半岛都市报》的财务状况如何?

  王军:目前,《半岛都市报》拥有账面7亿元左右的固定资产,但市值超过17亿元。截至2007年底,在报社全体员工的努力下,1998年以来的172个报社债主没了。

  我对我们的发展前途充满了信心,2008年我们的利润率保持高水平增长,负债率也降低为50%以内,应该说是轻装上阵,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记者:《半岛都市报》是否考虑过上市?

  王军:这个问题不是没有考虑,大众报业集团如果拿出一块来上市,我们是最适合的,资产和其他方面都非常合适,但这个问题要由集团来定。

  乘风破浪适者生存

  记者:今年由于各种原因,纸价上涨较快,这对《半岛都市报》有什么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王军:我们初步计算了一下,在同等收入的情况下,今年利润比去年减少2000多万元。

  经过报社团队的深思熟虑,我们决定利用各种时机,主动出击,加大创收力度。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帆赛在青岛举行,我们较好地利用了这一机会,在品牌推广和经营提升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另外,我们成立大众报业(集团)半岛传媒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后,可以享受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优惠政策,一年将给我们带来千万元以上的利润。

  记者:从整体上来看,互联网的广告收入按每年40%的速度增长,用户量也越来越多,可是报纸整体的广告效益还在下滑。业界很多专家都认为报纸受到新媒体的冲击较大,并讨论报业的出路在哪里。您的看法呢?

  王军:事在人为。他们的观点、统计的数据,都是对的,但是也有不准确的地方,新媒体实际是从零开始往上增长的。像我们这样的报社,还处在发展期,因此每年都有超过10%的增长率,应该说成长十分迅速。

  新媒体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只不过某段时间有些媒体发展快一些,有些媒体可能发展慢一些,或者说有些可能要下降一些。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传统媒体的发展有中国的特点。达尔文说"适者生存",你不适应就不能生存,我们的国情决定我们的传统媒体能够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记者:《半岛都市报》像一列已经开动起来的火车,作为掌舵人,你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是什么?

  王军:潜在的挑战和压力还是有一些,但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保持较高的盈利和增长水平。从各个报社的对比和对实际经验的分析总结,我认为,《半岛都市报》在未来5年之内都将保持上升态势,但还有一些其他压力。我们现在已经从一般竞争转变到品牌竞争,对《半岛都市报》的发展和未来,大家都充满了信心,但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现在还说不准。

  根植青岛竞合共赢

  记者:《半岛都市报》是异地办报成功的典范,不但收入可观,而且赢得青岛市民认可,请问你们的经验是什么?

  王军:"精彩源于创新"、不断地创新。我们办报的目的就是为青岛市委、市政府和市民服务。我们完全是根据青岛读者的口味来办报,实行本土化,平均每天有20多个版面报道青岛所发生的事件。

  一张报纸印发之前要开三个会:上午策划会,下午编前会,晚上定稿会。我们研究青岛市有什么事情,青岛市民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事情,并不是在研究稿件,而是在研究青岛的社会热点。

  记者:《半岛都市报》的创办和发展,给青岛报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王军:《半岛都市报》创办之前,青岛报业市场一家独大,没有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办一张报纸,为青岛市的发展尽一份力,也从这个地方切一块"蛋糕"。

  创办之后,青岛的报纸全都变成了双面彩印的厚报了,对青岛市民来说是件好事,他们从那之后看的报纸都是双面彩的A级纸;报纸信息量也大了,由原来的20余版增加到上百版,里边有广告、有信息,十分丰富。

  记者:那青岛报业的同城竞争很激烈吧?

  王军:是啊,2005年之前竞争激烈,两家报社甚至不来往。自2005年之后,两家报社形成了理性的竞合关系,在市场上有竞争,但私底下是好朋友。《青岛晚报》社庆,我们就是庆贺单位之一。

  以前两家报纸是比厚度,比印刷,拼到最后信息量很大,但报纸发行价格和广告价格都较低。2005年,我们与青岛报业集团经过友好协商,同步提高发行零售价格,取消发行赠品。同时,为了避免广告价格战,我们还单方面实行广告提价。这样一来,《半岛都市报》一年就节省了2000多万元发行促销费用,并因提价获得了1000多万元的发行收入。而广告提价后,客户并未流失。应该说,回归理性的竞争,带来的是双赢。

  记者:《半岛都市报》在艰苦创业中羽化成蝶,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军:感恩。我们在庆祝创刊8周年的时候,专门出了一套感恩特刊,把我们的感恩情怀融合在300个版里边。在感恩的同时,我们特别想对青岛市民说:《半岛都市报》将不断地回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记者徐颉)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王军:采访本上的变化 我是怎样变懒的
陈彤:互联网与传统媒体成本难分高下
丁曦林:传统媒体的发展必须与互联网有良好的互动
闵大洪:奥运报道,互联网远比传统媒体开放
CTR田涛:中国广告发展缓慢 传统媒体尤其明显
刘长乐: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史无前例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北京晨报》
社长 郭坦

奥运会上"做文章"
《新世纪周刊》
总编刘丰

有选择的信息才有价值
凤凰新媒体 CEO 刘爽
视频网站版权混乱
通用电气(GE)中国
公关传播总监 李国威

通用电气(GE)如何打好奥运宣传战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