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网络 >> 文章正文

盘点2008年网络热词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08-12-11 10:06:51

  如果你是刚刚进入网络世界的“菜鸟”,看不懂“3Q”、“酱紫”、“弓虽”,不明白“打酱油”、“俯卧撑”和“拍砖头”,那么为了避免在千奇百怪的网络世界里沦为“网络文盲”,一部由数十万网友参与编辑、汇集了上百个网络新词的“很囧很娱乐——2008年网络热词手册”就是必备的网络词汇入门教科书了。除此之外,早在2006年,“网络流行语”就已经作为词条被编入了百度百科并成为了网络“扫盲”的工具,而从2008年1月开始,几乎每月都有网友对该词条进行4到5次的内容补充和完善,不时推出“网络流行语大全”修订版,在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类整理、解释词义之外还附上了例句和图文并茂的“典故”出处。

  临近2008年告别之时,再次梳理、回味今年最“火”的网络热词,也许是一个回顾一年中国互联网生活的特别视角,也许本身就代表了某种集体记忆。

  网络流行语“俯卧撑”出现在南京一处巨幅房产广告牌(资料图片)

  2008年网络热词“有故事”

  年末之际,又到一年“盘点”时,2008年最火爆的网络热词是哪些?“打酱油”、“很黄很暴力”、“宅女/男”、“做人不要太CNN”、“做俯卧撑”、“叉腰肌”、“囧/槑”、“雷”、“山寨”和“霹雳”。另外,“猪坚强”、“范跑跑”、“郭跳跳”等都是2008年“井喷”出来的一批网络流行语。与过去“偶”、“稀饭”、“94”等网友自娱自乐独创的网络热词不同,2008年的十大网络热词均是“背后有故事”,连接着社会热点事件。

  譬如,今年暴红的网络热词如“打酱油”、“很黄很暴力”、“做人不要太CNN”、“做俯卧撑”等都是出自社会热点事件,若不了解这些热词的出处,仅从字面上看还很难理解它们的含义。

  “过去的网络流行语比如‘偶’、‘稀饭’之类的词更多的是一种语言游戏,是网友挑战现有语言规范而创造出来的比较新鲜活泼的用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而言,这类网络流行语其实是网络社群用来凸显和标识自己个性而使用的一种语言变体。”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在解释新旧网络流行语的变异时说:“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已不再是网虫们标新立异‘不足为外人道’的专用语言。这些热词并不仅仅‘热’在网络,日常交际中也会出现。社会生活已经从现实世界开始向网络这一虚拟世界渗透,不能按照过去的习惯把一切流行语都归结为网络流行语,现在的网络热词确切地说也是一种社会热词。”

  专家认为,当今包罗万象的网络世界给大众的语言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打酱油”、“做俯卧撑”等网络热词的特殊用法是网友从社会新闻报道中提炼而来,其成为热词的原因并不在于本身的语言变异,而是在于这些词的出处即社会热点事件被大众关注,从而导致了这些词汇的流行,因此这些网络热词可以看作是大众语言生活中出现的新典故。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2008年魔鬼网络用语大盘点
春节假期荧屏盘点 综艺闹哄哄热剧显清静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南方周末》
执行总编辑 向熹

任何困局都是方法的困局
《东方早报》
社长 秦恒骥

孜孜以求做优秀新闻
《北京青年报》
王世荣

电视主导奥运报道
《华西都市报》
社长 李宇西

《时代》的封面来自《华西都市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