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总监CEO >> 文章正文

SMG总裁黎瑞刚和他的传媒理想
作者:时待     来源:《综艺》     更新时间:2007-1-26 9:44:05

  黎瑞刚和他的传媒理想

  “我的成就感就是在我的任上所设计的战略和结构有价值,一支团队培养起来了,我能留下一些品牌,今后回过头来看,那个时代传媒的标志性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有我的参与。”

  ——黎瑞刚

  有战略眼光,有管理能力的人在中国并不少见。但是,在中国的媒体行业,在一个国有广播电视集团,实践市场导向的战略和企业管理思想的人就为数寥寥,黎瑞刚就属这样的少数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慢热型的人

  黎瑞刚虽然学的是新闻,但当初不但没有奢望过做到现在的位置,就连走上新闻岗位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读大学时,他曾经对考古很神往,因为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一度在搞学术和从事新闻实践之间犹豫。“使我走上新闻岗位的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望长城》,它是历史人文的东西,融合了历史、考古学。因为喜欢上了纪录片,就走上了电视的道路。”黎瑞刚说。

  黎瑞刚生于1969年,2002年出任SMG总裁时,年仅33岁。他一向是个低调的人,在此之前的成绩和履历基本上没有清晰的表述。这么年轻,做到这个位置,难免有人猜测,他是一个有“背景”的人。

  黎瑞刚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总是能碰到一些人提携我,帮助我。很多老领导,他们在关键点上赋予我一些超出我当时能力的事。”1987年,黎瑞刚大学毕业,碰上台里一档栏目《今日印象》改版,制片人就把整个的改版交给他策划,那时候的他才刚刚开始做节目,并没有充分的经验胜任一档栏目的改版策划。后来,拍长征60周年的纪录片,当时,好几个资深的导演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接这个活,台长就把黎瑞刚找来做这件事。“当时,做这么大一纪录片确实超出了我的能力。”后来,他说动了老栏目领导和同事一起过来,终于完成了这个项目。1997年,台领导认为上海需要一档类似央视《新闻调查》那样的深度栏目,决定开办《新闻观察》,黎瑞刚做上了制片人。再后来,黎瑞刚又到市委机关去做秘书,去美国学习,回来以后当上台长,最后到了集团。

  黎瑞刚是一个慢热型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个乖孩子,领导就给了机会。”

  “我有时候很诧异一个人的潜力能得到这么巨大的开发。上大学的时候,我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甚至有些害羞,不能想象现在上了台可以讲几个小时。”

  黎瑞刚是幸运的,90年代参加工作,正赶上中国传媒业逐步产业化和对外开放的大环境。在这期间,中国的传媒人快速地向西方学习,看到跨媒体的可能,看到传媒企业的内部架构。黎瑞刚的很多思想也得益于他去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在国际知名媒体集团的见习给予了他灵感以及系统的理念。同时,中国的传媒也经历着自身的变革,这使得SMG很多的运作成为可能。

  黎瑞刚和SMG走过的历程,折射着中国传媒与娱乐工作者的对产业的认知过程,也折射着中国传媒与娱乐行业产业化,以及向世界开放与接轨的短短过程。

  一代人的理想

  在海外学习或者与外资传媒打交道,一方面让黎瑞刚从中吸取营养,丰富他的思考和战略。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他的自尊和对民族媒体的责任。

  “我在海外参观考察时,经常很受刺激。”黎瑞刚说。

  2001年10月,黎瑞刚站在纽约的第六大道上,眼前是福克斯新闻网巨大的新闻滚动显示屏。他刚刚从这家当前收视率已经超越CNN的电视媒体访问出来,一个问题一直在脑海里盘旋:我们和他们相比,究竟缺了什么?

  “对福克斯新闻网的访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办公区是一个空间敞开但分割精细的地下室,过道狭小得只能侧身而过。我也参加了他们的编辑会议,前线的战地记者通过视频电话与各栏目的编辑们进行选题协调,可会议室小得只有我当年工作的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会议室的三分之一不到。”黎瑞刚说,“可这是一个影响世界的媒体啊!我们集团办公条件都比它好,但为什么没它做得那么好?”

  “这个地球上,中国人是很有影响力的民族。在这个靠传媒工具传播力量的时代,属于我们的话筒和镜头在哪里?我们这些人是有这种责任做些事情的。”黎瑞刚属于60年代出生,70年代成长,80年代进大学,90年代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代人,心底深处的变革良知跟他们那个年代的学校教育密切相关。

  并且,黎瑞刚是一个非常有感染力的人。现任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的沈莉是新闻学博士,当初接到这一任命时,她并不乐意,因为在她眼里,人力资源都是做行政的,没多少事情。“黎总一方面跟我讲人要不断超越自我,要有更高的目标,另一方面GE有首席学习官(CLO),是个很重要的位置。后来就做了。”

  在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有这样一群人团结在他周围,实践着以他为主的集团战略。在这里,流通的不是货币,而是对前景、对事业的认识。高韵斐谈起他的第一财经,情不能自已。杨文艳津津乐道着少儿频道、衍生品开发、以及哈哈俱乐部。

  对他们来说,如果说在大学时期,民族自尊心还比较抽象的话,到了现在的岗位,他们已经把它视为一种责任。“成就感是用各种标尺来衡量的,我的成就感就是在我的任上所设计的战略和结构有价值,一支团队培养起来,我能留下一些品牌,今后回过头来看,那个时代传媒的标志性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有我的参与。”

  不走回头路

  对一个做出一定成绩的人,人们不免要追根溯源寻求他性格里的成功因素。勤奋、爱思考是每个成功人士必备的特点。黎瑞刚也不例外。他每天早上9点开始工作,到了很晚才能休息。很多时候,深夜还在办公室里思考。

  思考的动力是什么?这一点要追溯到他性格里追求完美的本性,“哪怕牺牲再多的时间,做任何岗位,我都希望我是这个岗位最最好的。”黎瑞刚说。

  但是,这么大集团的总裁并不是一个容易做的工作,要取得一定的成绩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遇到困难时,黎瑞刚有股韧劲,想明白的事情就不会放弃。碰到障碍,他想到的是如何与环境斡旋,或者用时间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后退。

  黎瑞刚没有选择薪水更高的外企或是其他平台,他不会放弃他的初衷和对民族媒体的责任,这一点不会变。未来不管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他都希望继续为民族媒体做一点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中国经营报:传媒业跨界推手SMG总裁黎瑞刚
文广集团总裁黎瑞刚:广电如何走发展创新之路
黎瑞刚:电视节有太多的沾沾自喜和自以为是
上海文广总裁黎瑞刚:电视媒体要有文化追求
黎瑞刚:封杀选秀非理性加强管理是必须
SMG总裁黎瑞刚:亚洲媒体要考虑未来受众需要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