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一张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报道质量,靠报纸的内容去竞争、去吸引读者?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新闻、民生新闻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为此,《武汉晚报》从2008年下半年起,有针对性地在议题设置、报道取向和报道价值导向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围绕金融危机下最让人关注的热点与焦点,增强深度报道、热点关注、财经时讯、舆论监督报道的力度,强化报道的引导性、服务性和感染力,深化对金融危机影响背景下民生与社会发展的解读,以此增强《武汉晚报》在采编上与其他媒体的竞争力。近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专程去《武汉晚报》进行了采访。
双品牌战略摆脱同质化竞争
由3名资深女记者组成的《玫瑰行动》是《武汉晚报》新近重推的栏目,它延续了《武汉晚报》此前的名专栏《胡俊视点》的舆论监督传统。在《武汉晚报》这支集结了精兵良将的队伍里,既有“把天气预报写得跟《三国演义》一样精彩”的陈自力(《自力说天》栏目主持人),也有被誉为“武汉房地产界的风向标”的黄峰(《黄峰淘房》栏目主持人)。
如今,这样的品牌栏目和品牌记者——《武汉晚报》称其为“双品牌战略”,已经成为报社的制胜法宝。“最关键的是,我们能因此摆脱报业的同质化竞争。”武汉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林霓涛说。
量身定做——
小栏目做出大品牌
说起双品牌战略,要追溯到1999年。当时,《武汉晚报》成立了由范长江新闻奖得主、全国首届百佳新闻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范春歌领衔的“范春歌工作室”,在全国新闻界率先推出用记者名字命名的新闻采访部门。
《武汉晚报》正式实施以名专栏、名记者促新闻生产的双品牌战略始于2002年,并开始探索培养人才与培植特色专栏和专版之路,相继推出了以名记者、名编辑为核心主打的专栏和专版,包括《扶助行动》、《胡俊视点》、《新闻110》、《新闻148》、《黄峰淘房》、《自力说天》、《田巧萍导医》等30个富有晚报个性特色的专栏、专版,一大批具有个性特点、才华出众的记者和编辑也因此崭露头角。
“为主持人度身定制个性专栏品牌,有利于我们占领报业竞争的制高点。”《武汉晚报》编委谢麦祥介绍道。由于主持人风格迥异,这批名专栏也各具特色:《胡俊视点》在舆论监督中力倡的理性与平衡观点;《春歌访谈》凸显人文色彩与对历史的追问;《扶助行动》呼唤社会道德良知与人文关怀;《自力说天》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寻找》体现最美好的真情与执著……
张扬个性——
为人才提供大舞台
《武汉晚报》力推的这批特色专栏、专版,或直接由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记者名字命名,或以他们为核心组成团队,使专栏和专版打上了个人风格的标识。如今,很多专栏都成了《武汉晚报》的旗帜,栏目让主持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在与这些品牌栏目主持人长达四五个小时的交谈中,记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个性与栏目特性的高度统一。
陈自力为了把《自力说天》“说”得更专业,已经学会看卫星云图;黄峰主持《黄峰淘房》以来,常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将问题分析得淋漓尽致,于是有开发商说,《武汉晚报》的黄峰坏得很;田巧萍在《田巧萍导医》栏目一干就是6年多,如今已建立了1100多人的医疗专家库;李红鹰主持《寻找》栏目多年,思路已锻炼得如同侦探,可以第一时间向有寻找意愿的人提供一份科学的寻找思路……
通过对重点栏目和专版的包装,双品牌战略不仅激发了采编人员的荣誉感和积极性,提高记者、编辑的社会知名度,为年轻的记者、编辑指明发展方向,铺就更宽的成长之路,同时,也提升了报纸的舆论领袖地位。“事实上,双品牌战略延伸了记者的采写功能,延伸了专栏专版的辐射力,是搭高台让记者唱戏,张扬其创造性,能够提高报纸的活力和关注度。”谢麦祥说道。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