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产业 >> 产业 >> 文章正文

后奥运会时代 体育类报纸还将如何前行?
作者:李雪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更新时间:2009-4-21 9:43:38

  在很多人看来,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给了体育类报刊新的发展平台,但关注体育类报纸的人在最近1个月里议论最多的莫过于《中国足球报》的暂时休刊。这一在鼎盛时期曾拥有近40万读者的体育报纸,在创刊15年后的今天,却不得不面对残酷的市场而选择了“暂时”退出。继《21世纪体育》、《球报》、《南方体育》之后,又一个曾经较具影响力的体育报纸宣布了与这个舞台的告别。而更早些时候,《体育快报》、《足球11人》、《北京足球报》、《体育生活报》、《体育参考》、《体育时报》等体育类报纸也倒在了这一阵地上。自身经营问题、中国足球水平持续下滑、综合媒体和新媒体的冲击……这些都成为体育类报纸难以为继的原因。难道中国体育类媒体的阵营中真的难以再有平面媒体的立足之地了吗?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类报纸又将如何继续走下去?

  中国体育报纸中仅有的一抹绿色难觅了

  《中国足球报》曾经被称为中国体育类报纸中“万花红中的一点绿”——因为其他体育类报纸均为传统的套红报头,唯有《中国足球报》始终以绿色示人。而如今,这一抹中国体育报纸中仅有的绿色,也在3月10日之后再难寻觅。

  “站在15年的交叉路口,向前望,是不可预知的未来;向后看,是清晰可见的回忆。在又一个春天来临之时,我们决定跟你一起,重温那些过去的、永不再来的岁月。”读着休刊号上的这些文字,让人不禁有些感慨。这张一度被称为中国足球报道风向标的媒体缘何倒下?不可否认,正如《中国足球报》在休刊启事中提到的那样,市场是一个很重要的生存因素。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了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旗下的《中国足球报》,其总编辑杨迎明告诉记者:“报纸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方,并希望在崭新并且规模更大的平台上继续进行足球报道,其他情况不便多说。”

  记者又与同属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的另一家报社负责人取得联系,虽然对方不愿对此事多作评价,但私下却表示,《中国足球报》虽然在足球方面的采访上拥有一些资源和优势,但这还远远不是维持一家报社生存发展的全部。他坦言,《中国足球报》在经营、人才以及办报理念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当记者谈及《中国足球报》在近些年出现的发行量萎缩现状时,杨迎明不愿透露具体数字。但据记者了解,其发行量仅维持在万余份左右。在谈到对《中国足球报》的整体印象时,一些体育类报刊的负责人也有所共识,认为《中国足球报》虽然逐渐摆脱了中国足协的官方背景,但却始终没能摆脱传统的机关报风格,专注领域的单一更是导致其在球市低迷的情况下难以维系。

  谁是逼走体育类报纸的“元凶”

  认识问题的根源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从《南方体育》到《球报》再到现在的《中国足球报》,他们缘何相继退出这一舞台?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几家报纸虽然退出市场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集团内部结构调整,有的是无法适应市场要求自行了断,但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报道内容大多以足球为主打。在中国足球联赛的鼎盛时期,足球类报纸业绩会随之水涨船高。但只专注于单一领域的媒体也往往会因为这一领域的波动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中国足球关注度的逐渐降低,依附其之上生存的体育类报纸的处境也每况愈下。同时,新浪体育等互联网体育品牌的出现也让此前很多习惯于购买体育类报纸的读者无需再去买报。翻看一些体育类报纸,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此外,由于体育类报纸近年来的不景气,一些优秀人才也开始向新媒体和传统都市类媒体分流,重重困境预示着体育类报纸的转型已成为紧迫的现实问题。

  记者几年前也曾执著地坚持购买体育类报纸,但现在也放弃了这种坚持。目前的体育类报纸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对一场比赛用了几个版面进行报道,但读者有时却无法从这几个版面中看到比赛的过程和结果。而黑幕、丑闻、斗殴、绯闻等内容,却渐渐成为其主要的报道对象。

  谈到出现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在体育报刊社摸爬滚打多年的赵彤杰告诉记者,很多体育类报纸报道内容上都存在一种误区,即认为赛场内的新闻第一时间会通过电视、互联网等传递给了受众。报纸要想获得理想的生存空间,就必须把报道的重点从场内转到场外,挖掘所谓的独家新闻,但他们的一些落脚点似乎选错了地方。

  “其实,读者关注体育类报刊,更多的还是希望从这些报刊上了解围绕比赛本身所发生的事情,场外新闻或许也能吸引读者,但这不能成为体育报刊的主攻方向。体育报刊要抓住受众,千万不能误入歧途。”《人民日报》资深体育记者汪大昭说道。

  转变观念迫在眉睫

  观察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体育类报刊,他们的改变已在悄然进行。长期阅读《体坛周报》的读者会发现,《体坛周报》的版面近期已经出现了相应调整,原来全部是国内足球的A叠,已经变成国内足球加国际足球,而B叠去掉国际足球内容后,大大增加了篮球的报道力度。尤其是在每周一,过去一直是足球报道占据天下,现在却变成了篮球。与之相似的是,上海的《东方体育日报》甚至在每周二专门拿出所有版面报道篮球内容……

  交流中,体坛周报社社长瞿优远并不掩饰地承认眼前正面临着来自新媒体以及中国足球不景气带来的困境。但他同时认为,受众的细分可以适当扭转这一困境并降低依附于单一体育领域所带来的风险。他告诉记者,不同的报刊,针对不同的分众——这是《体坛周报》将读者群细化理念的显现。目前《体坛周报》及其相关杂志正逐渐按照细分形成自己的品牌,这其中体现了“体坛”窄众化办媒体的思维。

  赵彤杰也告诉记者,体育报刊应尽早对内容作出适当调整,尽量避免单一的赛事项目报道,可以尝试向篮球、赛车、乒乓球等项目靠拢。“现在很多体育报刊都加大了篮球方面的报道,如何在保证足球和篮球这两大运动项目版面的同时,兼顾满足部分读者对其余运动项目的需求,合理地安排版面,可能会为面临困境的体育报刊带来发展的新途径。”

  另外,职业体育会越来越明显,瞿优远分析认为,奥运会后体育类媒体的报道会由之前赛事、竞技、明星的报道,转为职业体育的报道。因此,《体坛周报》在增加职业体育报道的同时也会尝试增加一些新的功能。比如,有可能参与到一些赛事创办中去等等。而《东方体育日报》创建东方体育大联盟,也正是希望借此能够打开现代体育服务业的市场,而这些转型中的尝试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一路坎坷一路前行 中国互联网今年二十一岁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9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