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产业 >> 产业 >> 文章正文

金融危机下浅谈报业危机与经营者的折腾
作者:丹尼尔·…     来源:外滩画报     更新时间:2009-4-17 9:33:54

  每当有一家报业公司倒闭或申请破产,分析师们就会迅速出手,为印刷媒体再敲进一根棺材钉。

  3月31日,拥有《芝加哥太阳时报》等59份报纸的“太阳时报媒体”集团破产时,他们就是这样做的。亚马逊“Kindle2”电子阅读器的新近推出,更为这些报纸末日的预言家提供了额外弹药。

  芝加哥这个美国第三大都市的两大报纸,如今都在《破产法》的保护伞下运作;加上丹佛和西雅图的地方大报相继关门大吉,你很难反驳分析师们的断言:美国报业公司管理无方,商业模式根本不可行,前景十分黯淡。

  尽管报业确实存在严重问题,但近期多家报业公司的倒闭,未必会让人得出这一行业难逃灭绝命运的推论。

  几乎所有美国报纸都出现了广告收入锐减和经营亏损,但破产的毕竟是少数。而很多报纸的破产与其说是由于行业的式微,不如说是经营风格所致—这些公司主要是被其经营者极其愚蠢的举动葬送的。

  太阳时报媒体集团的老板原是康拉德·布莱克。此人及其担任社长的同伙戴维·拉德勒因为从集团非法挪用数千万美元,已经被判以重罪。他们为企业留下了一大堆法律难题,集团代理CEO杰若米·哈尔布雷奇诉苦说,申请破产是因为“经济环境的恶化,加上前任管理层遗留下的庞大欠税”。

  再看芝加哥的另一家报业公司—拥有《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小熊(棒球)队”的论坛报集团。2007年,房地产业传奇投资人山姆·泽尔认定,对倒腾写字楼时机一向看得很准的自己,要玩转报业公司应该不成问题。当年12月,他用82亿美元收购了论坛报集团。

  泽尔的首付款仅为成交价的4%不到—3.15亿美元,其余主要通过举债。这导致集团背上130亿美元的沉重债务,每年光是利息就高达8亿美元。

  泽尔减轻债负的唯一希望,是变卖集团内的优质资产,如小熊队、写字楼和大城市报社,但买家必须能争取到大笔低息贷款。结果在去年12月8日,论坛报集团申请破产了。近几个月关门的另两家大报也有类似境遇。2006年6月,几家私募基金收购了拥有《费城问询报》和《费城每日新闻报》的报业集团,5.62亿美元收购价中的大约4.5亿是借来的。

  2月底,该集团申请破产,但在此前的去年12月,高管们已经分到了65万美元奖金,其中包括原公关主管布赖恩·蒂埃尼—并购交易的策划者。

  今年1月申请破产的《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也是私募基金的受害者。大约两年前,Avista资本伙伴公司以5.3亿美元买下该报,其中债务占了4亿美元以上。换言之,这些报业公司之所以纷纷倒下,主要是缺乏经验的经营者造成的。同样问题也发生在床垫业等行业身上,导致了多家公司破产。

  当然,还有不少债负不重的小型报社也处境艰难,但许多报纸都挺了下来,部分原因是它们的母公司拥有其他赚钱的生意(如华盛顿邮报集团),而《纽约时报》的母公司筹资有方,甘内特报业则精于削减成本。

  美国报纸都面临着生存危机,但那些将报纸当作可以倒腾、剥离的资产,或者用作资本运作杠杆的报业公司,几乎已经破产殆尽了。

  越来越多的迹象印证,金融危机对财经媒体来说或将是个机遇。持这种观念的财经媒体已经在漩涡中悄然变革。诚如《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日前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所言,“这正是‘抄底’的时候。所谓‘抄底’,就是指锻造报社的核心竞争力。”

  财经媒体迎来“抄底季”

  从大洋彼岸传来的消息不时刺激着人们的神经。3月31日,芝加哥太阳时报集团正式宣布破产。

  这不是一个愚人节玩笑。类似的悲情故事此前曾在《落基山新闻报》、《西雅图邮讯报》、美国论坛报业等相继上演。3月9日,《纽约时报》也爆出靠卖楼继日,成为继美国论坛报业申请破产后的又一爆炸性新闻。互联网正不断蚕食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而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冲击。但对财经媒体来说,如今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华尔街遭受重创,《华尔街日报》却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逆势走高,获得了广告量和发行量的双重增长,超过《纽约时报》成为美国报业巨头;《福布斯》杂志3月11日揭晓的2009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显示,创办金融信息集团彭博资讯(BloombergLP)的布隆伯格,成为今年全球最富有的20人中唯一一个在去年实现财富增长的。由于彭博资讯的重新估值,布隆伯格的财富在过去12个月中增长了28%,达到160亿美元。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业视频网站

  近年来,商业视频网站建设如火如荼,风险资本大量涌入。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却给这些依靠风险投资维持运营的商业视频网站带来灾难性打击。如何化解这场危机,已成为诸多商业视频网站的生死考验。

  商业视频网站建设基本态势

  近年来,随着视频编码技术、网络分发技术(CDN)以及对等网络(P2P)技术的成熟,视频网站蓬勃兴起。特别是受美国YOUTUBE神话的影响,一大批机构相继开办视频分享网站。截至2007年底,我国各类视频网站数量超过2万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P2P播放软件超过200个,BT、电驴、迅雷等影视节目下载软件超过40种,互联网上已经出现视频博客、P2P下载、视频分享、视频搜索等多种网络视听服务新形态。在这些视频网站中,多数都是由商业机构开办,如新浪宽频、腾讯宽频、悠视网、PPlive、Ppstream、土豆网、优酷网、酷6网等。由于对视频网站的发展前景充满预期,国外风险投资机构不惜重金纷纷砸向这些视频网站。DCCI的数据显示,近3年间,视频网站累计吸引风险投资超过4亿美元,2008年前7个月就融资近1.5亿美元,其中土豆、酷6、优酷三家网站融资超过1.2亿美元。视频网站建设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继工业实体遭遇经­济寒流之后,甘尼特公司、论坛媒体公司、麦克拉­奇报业集团等全球报业巨头也相继陷入经­营危机。

与此相反,美英两大财经­报业巨头《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收入却逆市上涨,发行量和广告收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被默多克新闻集团收购后的《华尔街日报》,获得了广告量和销售量的双重增长。自金融危机以来,它在报刊亭的销售量突增20%,报纸网站每月的浏览量也增加了2000万人次,来自网络订户和广告商的利润也是节节攀升。《 华尔街日报》 逆金融危机寒流而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良好和稳健的广告经­营策略是其最为核心的原­因之一。

刘坚:金融危机是财经媒体的冬天

在网络媒体冲击和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国报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国的财经媒体怎样面对网络媒体冲击和金融危机影响呢?4月8日,经济观察报社长刘坚接受媒体采访,就金融危机和互联网时代下纸质媒体的生存方式等话题发表了见解。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财经媒体产生的影响是否重大?这场金融危机对《经济观察报》的发展又有什么样的影响,正面的多还是负面的多?

  面对这些问题,刘坚回答说,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报社最近一段时间我的同事,包括同行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有一个事例特别有意思,我们知道全球的财经媒体当中《华尔街日报》显然是一个标杆,但是《华尔街日报》初期发展当中1929年是一个很关键的一年,而1929年正好是当时世界经济危机的一年。在那样的一年当中《华尔街日报》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觉得这里边有一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


  在这场金融危机的暴风雨洗礼中,一批优质企业不幸倒下,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反周期业务模式的行业却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影响,不仅具有较好的防御性,而且在当前阶段成为主要潜在受益者,在资本市场中大旗不倒,给同类企业以启迪,予产业链企业以支持和信心。这其中,腾讯就是一个典型。

  暴风眼中的平静

  “一个昔日小小的QQ,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不俗业绩,值得我们所有新经济企业剖析和思考。”采访中,多位互联网行业研究人士感慨连连。

  2008年财报显示,腾讯总收入达到人民币71.6亿元,同比增长87.2%;期内盈利人民币28.2亿元,同比增长79.6%,保持了上市以来连续18个季度的规模增长。腾讯的“三驾马车”——传统互联网增值业务、移动及电信增值业务和网络游戏,被公认为是业绩坚挺的主动力。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在于“腾讯拥有一个防守性较强的经营模式。”2009年,腾讯的这一稳健经营模式仍将有效发挥作用。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业视频网站
财经媒体狠练内功应对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下传统报业生存之道
日文版《时尚先生》杂志受金融危机冲击将停刊
金融危机加大报业压力 电子报成趋势
金融危机引发倒闭潮 美已有33家日报申请破产
金融危机下中国新媒体趋势分析
金融危机下传媒业的危险与机遇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9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