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总监CEO >> 文章正文

周柳焰:如何挑战垄断竞争对手?
作者:范亮     来源:中华新闻报     更新时间:2008-12-11 9:12:40

  2006年1月9日,分众传媒与聚众传媒宣布合并,分众以3.25亿美元的价格取得聚众传媒的100%股权,由此诞生了中国最大的户外楼宇电视媒体公司,占到了户外楼宇电视70%以上的市场份额,虽然此后仍然不断有类似的新媒体公司诞生和上市,但是一直在遵守差异化市场的生存法则,比如航空领域的航美传媒,公交领域的华视传媒,医疗领域的互利健康传媒和炎黄传媒等等,同时也随着分众传媒的不断购并,俨然成为了一个业务种类涉及多个领域的巨无霸级新媒体企业,江南春也几乎成了新媒体的代名词。从此,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新媒体市场上和这个垄断竞争对手展开直接竞争,因为这无异于类似在电脑操作系统软件市场上和微软竞争一样,赢得把握几乎等于“零”。

  但是对于喜欢从“零”开始的人除外!

  同样是在2006年,6月周柳焰驾驭的华语传媒开始发动引擎,瞄准的是分众传媒利润当中最“肥”的一块市场——电梯平面广告,也就是分众旗下的框架传媒的地盘,当年的电梯平面广告市场占有率是95%,之所以说是最“肥”,是因为在分众的总利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框架传媒贡献的。

  “眼光”就是能在危险当中发现机会

  截至2008年10月,根据第三方统计的数字,华语传媒从“零”起步,历经两年多时间加速,华语虎口夺食,度过重重险境,已经有了立足之地。目前已经在电梯平面媒体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物业和广告客户两端都渐渐接受了电梯平面市场两家竞争的格局,这让一直处于急速奔跑状态的周柳焰稍稍感觉有些欣慰。

  面对记者,曾经也当过记者的周柳焰爽快的说,你的第一个问题大概是华语传媒怎么敢在一个绝对垄断市场里向竞争对手发起挑战?这也是当时我们对这个市场的机会判断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周柳焰解释说。

  我们进入这个市场之前,国内的电梯平面媒体行业已经先后完成了两次大规模的整合运动,第一次是框架传媒主导去收购,对当时国内处于四分五裂的电梯平面广告市场里用一年多时间进行兼并整合,诞生了一家独大的格局,这是行业“干净”了很多;第二阶段是在分众传媒上市之前,分众对当时的战略资源框架传媒进行了收购,然后完成了上市,框架传媒成为了分众的利润主要贡献者。

  两次整合完成后我们华语传媒要面对的只是前面的一个竞争对手,而不是一盘散沙,不需要担心自己的侧面或者是后面有人袭击,这还要感谢框架完成了对市场清理门户的工作,这是有利的一面;不利的是这个对手太大了,看上去规模大,但是不等于没有机会,就像大象和蚂蚁一样,开始的时候,对方根本看不上你,也不把你当成自己的对手,这样我们就有了成长的契机。

  合理的“博弈”才能和谐、持久

  看好只是直觉,在进入这个市场之前大量的市场调研至关重要:华语一方面走访电梯平面媒体的资源客户,比如社区、写字楼和高档公寓,发现这些业主和物业管理方对目前一家独大的市场颇有不满,因为在作价格谈判时,业主和物业管理方作为卖方,根本无法和对方进行价格博弈,也就是说成交价格只能由买方说了算,作为卖方定会觉得自己很吃亏,原本可以卖更高的价格,拿到更多收益,不得不屈从于对方的唯一和强势,即使成交心理自然也会很不爽。

  如此高的利润率是因为垄断造成的,因为广告客户也无法和垄断媒体进行博弈,而电梯媒体的高性价比和高精准度是被越来越多客户认同的,这就是类似于央视这样的电视传媒,媒体价格虽然年年上涨,但是还是有大量企业愿意在央视花大把资金做投放的原因。

  周柳焰说,广告客户也需要同类媒体竞争的出现,这样自己在价格谈判上在能有所选择,而不至于对方漫天要价,而自己无力还价。

  所以我们华语传媒的出现满足了两方面的需求,不论是资源的占有方物业和业主,还是广告客户,他们都需要一支力量出来打破这种市场垄断局面,为自己争取到更主动的市场博弈的地位,这就为我们生存提供了市场需求和条件。

  同质化媒体,差异化服务

  华语一直希望能摆脱同质化竞争,新的尝试后她发现在媒体的表现形式上很难有突破,而且即使有,也很容易被对手模仿,但是出路在哪里?肯定有机会,但是还是要研究客户的需求,看看客户还有那些不满意和担心的地方,转变思路从服务方面下手也许能找到机会。

  在和客户的攀谈中,周柳焰经常发现他们对合同执行有些顾虑,因为媒体大的投放都会涉及到上万块广告牌,但是这些广告牌数量众多,客户自己一个一个去检查肯定不可能,最多是做一下抽查,但剩余的那些是否都按照合同执行了,这是客户的一个隐忧,而一般的同行的做法是,把一部分投放的效果用相机拍照,然后发给自己的客户看,但是这种做法客户还是不满意,因为电梯间的形式都大同小异,广告画框也都一样,很难区分出差异,而且只是一部分投放的拍照反馈。

  周柳焰觉得这是一个增加客户对自己信任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好机会,把自己的所有广告画框都进行编码,也就是每一个画框都有自己唯一的一个身份证,这样便于客户识别,这就是华语独家首创的“独立编码追踪体系”,而在给客户做投放效果汇报的时候,打破以前的只做部分拍照的传统,而是把客户投放的所有广告画100%以实景照片的形式集中后打包给客户,让客户做到彻底放心。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高科技含量,它真正检验的是一个企业的诚信度,迄今为止,这个市场上能做到这种监测力度的仍然只有华语一家。

  同时,华语还聘请外部的专业的户外监测机构对投放情况进行检查,并出具独立的第三方监测报告。这是目前行业里的其他竞争对手谁都做不到的。

  华语传媒自我监测加外部监测的做法,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赢得了行业的口碑,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跟随者的优势是能够看到并总结前者的不足,往往会把服务做得更好。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鲍尔默:10年内互联网将垄断媒体
分众传媒江南春式垄断引质疑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南方周末》
执行总编辑 向熹

任何困局都是方法的困局
《东方早报》
社长 秦恒骥

孜孜以求做优秀新闻
《北京青年报》
王世荣

电视主导奥运报道
《华西都市报》
社长 李宇西

《时代》的封面来自《华西都市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