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电影 >> 文章正文

电影产业的繁荣其实是回光返照
作者:张志远     来源:新浪博客     更新时间:2009-3-30 9:18:31

  电影产业将迎来的不是春天,而是寒冬

  目前市场上盛传这样一个谬论,说是08年票房出现比往年的增长,是因为经济低迷大家都去看电影了。说这话的人应该再回幼稚园去把脑子再充充电,他们第一不懂电影,第二不懂什么是经济危机。

  首先,我们从消费者层面来看。

  在美国,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人们有可能去看更多的电影,来替代旅游等大件消费。因为在美国电影票价很便宜,看电影是经济危机下一个不错的替代消费。但是在中国,动辄50到80一张门票,看电影是一场奢侈的约会。一般年轻人看一场电影开销在200元左右,这包括男孩带着女孩去看要买两张门票,还要买两杯饮料,一袋爆米花,再加上来回打车的钱。所以现在经济低迷了,大家更愿意在家里做一些不花钱的娱乐。而看电影恰恰是被替代的大件消费。

  那么为什么08年全国票房收入会出现增长呢?这是因为影视产业有一个拍摄周期,很多08年上映的大片例如《赤壁》、《梅兰芳》等都是在金融危机之前(07年)筹到资金拍摄的。安排在08年上映是之前计划好的,这是沾了07年繁荣的末班车,是衰败前的回光返照。

  另外,从电影投资层面来看。

  中国电影产业是一个自身没有造血机制的产业,所以靠的是地产商、煤老板和洗钱的行业外的钱来支撑。最直接的问题,就09年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这些行业外的钱连自身都难保,没有闲钱去投电影了。银行肯定不会傻到给你贷款了,因为银行是这次金融危机最大的受害者。没有人投资,没有人赞助,自然就不会拍出好看的电影,没有好电影,没有大的宣传,票房自然就会下降。电影产业更多是一个外界投资驱动的、烧钱的混乱市场,而不是一个靠消费者花钱驱动的市场。所以不会跟好莱坞成熟的市场一样,会在经济危机情况下出现替代消费的情况。

  最后,从影视公司层面来说。

  尽管最近有华谊、光线等都说要上市冲刺,但是可以负责任地说,可能性都不大。大家普遍一个错觉,认为电影产业将要迎来高速发展时期,会出现大的资本并购,会接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行业整合,会剩下几家大的旗舰公司。

  但是,谁也想不到的是,电影产业将迎来的是优不胜劣不汰的畸形发展。也就是说大公司不会痛痛快快地洗牌,而小公司也不会死,其实小公司平时也都没有正儿八经地活过,都是一个个皮包公司,按项目运营。有项目大家就从四面八方凑到一块,拍完了又该干嘛干嘛去,这样日常的运营成本很低,反而正规得大公司都是有高额的固定开支。所以从成本上来说,大公司并没有规模优势,也并不是规模越大成本越均摊。

  所以电影产业的未来将是一个严重的军阀混战时期。其特点是低产出、高耗能的恶性竞争。即便最后出现优胜劣汰,也是因为其他因素,而不是纯市场化竞争的原因。

  当我们看不清未来的时候,就看看历史吧!

  其实2004、2005年的时候,音乐产业也跟电影产业一样。其中有太麦、京文、海蝶等唱片公司融得巨资,大家都以为数字音乐市场会疯狂增长,唱片行业会出现整合,并形成几个巨无霸。谁知道乐极生悲,运营商政策一调整,大家纷纷落水,苟延残生。很多人都以为是外部环境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音乐产业的升级换代。长期以来音乐产业始终没建立起来一套完善的运营机制,所以市场一变化,立刻就动荡。同样,电影产业跟音乐产业的衰败一样,看似是外部环境产生影响,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同样是内部运营机制的落后。

  电影产业将要衰败的最根本原因是运营机制问题

  影视行业的发展不是越来越规范,而是规则越来越混乱。影视公司发展不起来的源头,是大部分影视从业人员没有搞清楚一部电影走红的关键因素。是导演?是主演?是宣传?是院线?是投资?是剧本?因为不明白,所以抓不住竞争要素,没有经验积累,导致这么多年来,从来就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营机制。所以根本谈不上规模化运营,或优胜劣汰,只是从小作坊变成大作坊,从小赌博变成大赌博。

  是的,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也是有“走红基因”的。就跟音乐产业一样,一首歌的走红是因为这首歌具备走红基因。音乐产业是一个病毒传播特性很强的行业,一首歌成就一个明星,一个明星成就一个公司。唱片公司只要在歌曲制作环节下足公司,制作符合走红基因的歌曲,就成功了一大半,其他大宣传也不是重要,但只需要给这首歌正常的宣传资源就可以了。

  电影产业也是这样,影视剧走红的关键因素其实是以剧本为主的电影或电视剧本身。很多资深的影视人会大笑这种观点的幼稚。他们粗放式的思维,总觉得一部影片的关键是由大腕、大投资、大宣传决定。殊不知,决定一部成败的,其实是产品本身。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的走红基因我会另文说明,这个体系在好莱坞和一些影视数据机构都有广泛的应用。

  军阀混战的竞争格局

  只要民营影视公司不重视产品本身,不抓住电影的走红基因,那么影视产业的优胜劣汰就永远不会出现,就永远只是渠道为王,而渠道是垄断在国有电视台和国有相关权力机构手里。

  这个时候,只要国有传媒集团稍微一改制,例如湖南卫视和上海文广都将成为集制作、播出为一身的大型传媒集团。这个时候,民营影视公司的繁荣就立刻就显得暗淡无光。所以我们有理由预测,以后影视产业将出现军阀混战的竞争格局。华谊兄弟,橙天等民营影视公司的优势净失,将面临巨大压力。但是由于这些公司依旧有强大的融资能力,所以也依旧会一步一步垄断知名演员和知名导演等经纪业务。但是由于国内一线演员的艺术生涯在走下坡路,几个有票房和融资号召力的一线导演也都步入老年,影视产业的权力人物集体处在产品周期的衰退期,垄断演员和导演的花费将越来越大,风险也越来越大,而边际效益却越来越低。

  所以影视公司必须现在就培养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用现代化的运营流程培养一线导演、一线演员、一线编剧、和建立一套完善的融资、拍摄、宣传、渠道等运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与大鳄们共舞生存。

  其实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个需要很长远以后才用的上,现阶段决定一个影视公司成败的关键因素还是要靠导演,靠能人,有了这些导演,就具备票房保障,就具备融资能力。并且华谊兄弟的冯小刚,新画面的张艺谋也都多少掌握了影视剧走红基因。但是他们不能复制,不能长久。也就是说,华谊兄弟只要冯小刚一老,或者健康出问题,业绩就会受动荡;新画面只要张艺谋一退休,也马上就会名存实亡。

  最近,随着《丑女无敌》的走红,湖南卫视好像找到了影视剧走红的真谛。《丑女无敌》是购买美国《丑女贝蒂》的剧本,它的走红,大部分是靠剧本和策划,再加上电视播出平台。这个故事,符合影视剧走红基因,符合大环境的流行趋势;整个剧情的启程转折,符合心理走势。所以《丑女无敌》尽管是低成本的小投入,也没有名导和大腕演员,但是因为具备走红基因,取得巨大成功。

  而以前影视剧的大卖的关键因素,是要有那几个有号召力的一线演员之一来主演,有那么几个一线导演之一来执导,这样电视台才愿意出高价钱买单。但是湖南卫视做到了没有这些因素也照样走红,其根本原因是他们看到了影视剧行业的本质,决定走红的不是大腕明星,而是剧本。

  在经济危机情况下,低成本,好剧本才是一部影视剧成功的关键;垄断好剧本,垄断好的编剧人才,才是影视公司成功的关键。《疯狂的石头》成功后,很多人一窝蜂去拍低成本电影,但是他们混淆了。《疯狂的石头》的成功,不是低成本电影的成功,而是一个好剧本的成功。《武林外传》、《家有儿女》等影视剧都是因为有好编剧好故事,所以没有明星大腕照样能走红。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全球金融危机中 中国电影产业如何逆境逢生?
春节期间文化市场健康繁荣 图书市场销量增长
“贺岁式繁荣”繁荣不了经济萧条下的中国电影
历史票房排行榜显示我国大电影产业已初具规模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