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产业 >> 活动 >> 文章正文

第二届传播领袖高峰论坛分论坛2:“未来传媒的格局将会怎样”
作者:朱珠     来源:传媒领袖网     更新时间:2009-11-13 17:06:44

  2009年11月12日,由传媒领袖网主办,人民网、新华网、记协网、网易、凤凰网共同协办的题为"传播的多元化时代"第二届传媒领袖高峰论坛在北京伯豪瑞廷酒店隆重举行。本次盛会云集近百位业界顶尖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和在华跨国公司的总裁及传播负责人出席该活动。此外,新华都总裁唐骏,中国新闻网副总裁玉树,新浪网执行副总裁陈彤,中国企业家总编辑黄丽陆,CRI国际在线市场总监何德龙等多位国内各领域传播大腕出席,全方位探讨了多元化时代传媒行业内的热点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下是分论坛2“未来传媒的格局将会怎样”现场实录:

(传播领袖高峰论坛分论坛2,自左至右为主持人《IT时代周刊》出品人曹健,FT中文网总经理张延、财富时报总编、财富基金董事赫然、环球时报副总编辑段静涛、中国新闻网副总裁玉树、CRI国际在线市场总监任德龙)

  曹健:其实这个选题对于从事传播的人士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有请中国新闻网副总裁玉树女士,CRI国际在线市场总监任德龙先生,FT中文网总经理张延女士,财富时报总编、财富基金董事赫然先生,环球时报副总编辑段静涛女士。

  我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我也做新媒体,我旗下有传媒领袖网和IT商业新闻网,我从大学一毕业就分到了新华社,然后到西方,然后又回来,经过了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对于传统媒体的认识比较深刻。后来投资新媒体,我觉得新媒体很简单,加个网,加个服务器就OK了。但是,当我投资新媒体的时候,我感觉到情况不是这么简单,你的带宽需要不断地增加,你的技术团队要稳定,你的团队要有好的内容,其实也很难。

  首先,我们每个人发表一个观点,你代表的是哪一方。

  任德龙:首先感谢曹总给我们这个机会,我是来自于国际在线的市场总监任德龙。

  国际在线这一块母体是国际广播电台,其实大家都知道,因为这一次主要谈的是多元化时代,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过渡,从我们这边的角度来考虑,是如何贯通。广播大家都知道,可能30年前大家都作为一个主流的媒体,但是到现在,怎么通过广播来过渡到网络,而且从这方面我们也会考虑几个角度。比如说现在我们做的网络电台,有很多其实已经接触到了,从网络电台又延伸到很多相关的产业。比如说现在非常流行的游戏网络电台,其实也是从传统到新媒体的过渡。其实,传统媒体怎么来挖掘自己的优势过渡到新媒体,这是一个重要的点,这一点需要我们加深一些探讨。

  曹健:现在国际在线有多少的员工?

  任德龙:现在国际在线的员工也是往上增,因为各种流量和各种事件的组合,现在达到了200多人了。

  曹健:每天的访问量是多少?

  任德龙:独立IP现在300多万。

  曹健:那你们的商业价值很厉害。

  任德龙:其实我们是很低调的。

  玉树:很感谢主办方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好的沟通平台,我是来自中国新闻网的玉树。中国新闻网是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但是原来在网络没有兴起之前,可能中国新闻社在中国国内知道得也不是很多。我们建社将近60年了,是国家仅有了两个通信社之一,因为我们的定位是面向海外的,所以造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了,在有了网络之后我们立足于海外,所以知道得比较多了。就目前,新媒体将越来越强,在市场当中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曹健:你们从发电波变成了网络,你们觉得在转型的过程中,有一些什么思考?因为通信社没有什么成本,除了采编成本以外,不需要像纸媒体推广、发行,只要跟各大媒体终端落地就可以了,那么你们通过网络这一块,中新社的投入和收获,过去我知道是跟疙瘩的媒体签合约。你现在做网络了,投入产出比包括影响力有什么变化?

  玉树:中新网的优势是依托于中新社的优势,像各大网络都买我们的新闻,所以我们有很大的操作成本,我们在各地都有很多的分支机构。

  曹健:你们转载其他的媒体新闻吗?

  玉树:也转,我们有很多的合作伙伴。

  曹健:现在中新网址有关没有盈利?

  玉树:盈利了。我们已经做到国内网络新闻应该说是第二大内容提供商。

  曹健:现在每年的营收是多少?

  玉树:这应该是商业机密。

  段静涛:刚才我讲了,基本上差不多。

  曹健:对于未来,你个人预测一下,5年以后是报纸盈利更多还是网络盈利更多?

  段静涛:在两位说的时候,我突然有一个感觉是我处在新媒体的包围之中,我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话“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好像归根结底是属于新媒体的。以前感受到了新媒体的挑战,但是没有这么真切,尤其是今天看到了微博,我是属于MSN也不用,刚才SNS的陈总在用,新的交际工具不用的网络。

  回到曹总的问题,我想作为传统媒体来说,我们现在发展环球网,作为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也意识到了传统媒体必须要网络化发展。从目前来看,因为我们把很多的东西放到环球网上做,包括我们请印度大使,比较有热点争议的,在平面传统媒体上是很严肃的,不能随便拿到媒体上做这个东西。但是,他可以来环球网做访谈。

  曹健:为什么?

  段静涛:这也是很开放的,大家可以做访谈、对话,但是登在平面媒体上好像显得这件事情更正式,不容易被接受。所以,这是我们网络生存的空间,目前看来不错。

  传统媒体办的网站,如果有好的内容,也可以创造新的盈利模式,虽然我们刚刚创办两年还没有盈利,但是我想这个曙光不会太远。

  曹健:你预测未来网络的收入会超过平面媒体吗?

  段静涛:我想整体上来讲的话,我觉得应该是会的。因为网络的发展的速度、频率,大大超过了平面媒体的发展组合。环球时报发展16年,我们才从0到2亿,大概用了好几年,但是网站发展起来我觉得会非常快。

  曹健:现在网站你们多少人?

  段静涛:大概130到140人,因为我们还有英文环球网。

  曹健:贺然(音译)怎么想的?

  赫然:我们既不是新媒体,也不是旧媒体,我们现在已经在做全媒体的事情了,这个问题很清楚,不存在新旧媒体,未来几年都是新媒体,旧媒体都是新媒体。如果旧媒体不重视新媒体的东西,基本上是死路一条,所以最后不是说凤凰卫视拥有了凤凰网,而是凤凰网反向收购凤凰卫视。你最后形成了一个全媒体的业态,打包了你过去的业务,而构成了一个新的主体。从我们投资基金的角度来说,我们正是看到了这样一个机会,投资基金进入一个领域,最主要找一个什么机会进入呢?就是这个产业出现重大转型的时候,过去旧有的强者,都有可能倒下,这就是机会来了。

  所以,我们基金、投资人,他们之所以投资矿业、地产挣了钱,他们嗅到了文化产业的机会,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在全球,这是一个机会。如果你不懂新的传媒,吃进了就是死,但是华尔街这些人看到的前景,他们吃进以后是有后续战略的。

  曹健:我觉得他的观点很好,下次在投资的论坛上,我让大家好的赶快投资。

  张延:前些年总部意识到了金融危机,所以采取了策略,走向了新媒体,但是这个新媒体并没有取代我们的报纸媒体,反而是起了相互补充的作用。而且,公司一直就秉承这样一个信念,内容永远是最最重要的,只有内容才可以帮你打造出品牌和帮你带来利润。我现在不是特别赞同把网络媒体叫成新媒体,它应该已经是传统媒体的一种了。现在的时代发展这么快速,所以其实现在应该把类似手机这样的媒体叫做新媒体了,而不是说像互联网这样的媒体。对于FT中文网来说,我们作为网站还只是一个网络媒体,我们没有自己的平面媒体或者是其他的媒体,但是我们相信未来借助技术的平台,这个媒体无论是互联网媒体还是平面媒体,都会有更大的发展。因为技术的发展已经非常快速了,所以它会给带来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机会。

  曹健:我觉得张总说得很对,境外的媒体想进入中国发行是很困难的,尤其是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比如说你中文版在中国发行肯定是不行的。但是,网站可以大家举入侵,大家鼠标移点就OK。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我知道FT中文网挖了很多的人才,这里面的投资非常大,我们很多的朋友都到你那里工作了。把我们中国的媒体都挖空了,这也不行。那么,你们投资也比较大了,你们有没有预期,比如说我投了多少钱,未来FT中文网在什么时候可以盈利?

  张延:应该说FT中文网到现在,到现在这个时间应该是第五年了,其实总的来说,我也不是一开始就在这边的,我一开始在商业周刊的平面。我们相对是属于比较另类一点的,大家对于外面的认识都是你们要花很多钱挖人,其实这只是策略的一个方面,它应该有一个综合的战略考虑。回头看FT中文网走过这几年的历史来看,它基本上是沿着最初设定的目标在走。每一年跟前一年相比是有增长的,当然我现在不能跟大家分享,我什么时候可以盈利的问题,但是我可以回答的是,肯定我们是在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在走。

  而且,我们认为我们请来的这些人才,都是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向去请的,而且他们的确是我们需要的人才。当他们来到这里之后,肯定是得到了更好的培训。而且,我想曹总肯定也同意,有竞争的市场大家才能够赢。

  曹健:能不能给大家透露一下FT中文网去年的营收有多少?

  张延:这个我不能讲。

  曹健:每天的独立IP是多少?

  张延:可能很多人是我们的注册用户,我们总的注册用户数现在是130多万,将近140万。

  曹健:排名有吗?

  张延:我们不太相信排名,因为他们的方法论有问题。

(传播领袖高峰论坛分论坛2,自左至右为FT中文网总经理张延、财富时报总编、财富基金董事赫然、环球时报副总编辑段静涛、中国新闻网副总裁玉树、CRI国际在线市场总监任德龙)

  提问:我是香港玉皇朝的王东玉(音译),我作为一个动漫的人员,一直很关注传媒的领域,我以前有一个网站一直是传媒的第二名,很多的嘉宾讨论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销量的分流和阅读者时间上的分流。我想问一下,从互联网2.0时代开始,对于传统媒体最大的冲击是,在民间尤其是各个细分的领域,比如说投资领域,树立了很多草根的意见领袖。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嘉宾,对于这些草根意见领袖对于我们传统的媒体权威性的挑战有什么看法?

  赫然:我觉得陈彤回答这个问题比较好,为什么我们那会没有投博客,我说这个事陈彤没出手,我说陈彤一出手你们全死菜。所以,草根领袖符合整个互联网的趋势,符合整个社会发展的潮流。但是,你们如何把你们的草根领袖的价值实现商业化,变成收入或者是实现它的仅仅是个人满足度之外的价值是有问题的。所以,这给这些大型的网站存在一些机会,他让你们先活着,到时候把你们一收,每个人给点钱全收在他下面了。所以,你未来的前途要多考虑,但是草根的意见化是没有任何分歧的。

  提问:据我的了解,在某些细分领域,已经完全成为了草根发言代表一切,而传统的媒体不去关注的面。

  赫然:这很正常,因为传统媒体有金矿,什么时候老虎醒了你没有机会了,老虎不醒或者是看不上,你可以继续生长。比如说有深做了家居的杂志、服饰的东西,你都可以做得很好,你正1千万、2千万都没有问题,但是你想挣1亿就不行。你想扩大,或者是跟主流的网站有一个整合的过程,这些东西都是资本来推动的。我坐在这里,财富时报只是我们一个环节,我们现在是利用中国文化产业改革的契机,我们和所有的传统媒体都在谈恋爱,我们和所有的新媒体,都在谈资本合作。

  所以,未来的局面一定是新旧媒体有一个快速的融合,这一点是我们印象非常深的。今年的10月18日我们参加了全球媒体峰会,我们得到一个特别强烈的印象,中国在新媒体的探索上,不次于任何一个国家。推动我们和美联社的社长交流和默多克都讲了,他们在这个方面的实践,最后的证据要来源于中国的实践,在这方面中国有特别好的机会,由于中国有这么大量的网民和机会,这是非常好的。这里面有大量的创新机会,这个创新机会给谁呢?首先给草根和年轻的创业者,当你们挣到1千万的时候,陈彤就会想,是不是按照这个模式再做一个,这个时候基金会跟进。这存在很多的机会,但是你们要把握住这个机会。

  曹健:你去做,做到一定的时候卖给他们。

  我觉得刚才这个朋友提的意见很好,贺然(音译)先生回答得也很好,我经常去硅谷,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我们3、5个人把东西做起来,做好之后卖给大公司,比如说思科、Intel等等。我5个人做了1年卖1亿,可以了,大家拿了这个钱再做,所以这个办法也比较好,因为贺然(音译)从资本市场来谈,我觉得他这个观点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确实你在某一个领域赚1千万很容易,但是你想赚1亿就很难。一个办法是我出大钱把你的核心团队挖走,第二个办法是我在技术研发大量的投入覆盖你跟你竞争,因为他的品牌力量很大,媒体也是这样的。

  提问:我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其实我也是在传统行业工作,所以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贺老师,现在中国的网民已经到了3.5亿了,有机构预测在未来3年可能要到6亿。其实6亿的网民生活到网络上以后,我们生活、阅读、工作的习惯的变化,从传统阅读习惯到网络阅读习惯的转变,这里面我有一个问题,比如说环球时报、金融时报这些报纸,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向网络新媒体的转变。

  其实这个问题大家都已经知道要转变,可能现在大家都在做,而当大家都转到新媒体上的时候,我想问一下贺老师,您那一块环球时报作为网络版的新媒体,您这一块的战略是什么,会让所有人转到这里面以后,您是不是能够异军突起?

  赫然:其实环球时报和FT,我们都视为传统媒体里面老大级的人物,在新媒体里面他们有没有机会呢?我们非常看好,只要CEO有创新就有机会,但是CEO比较恋旧也有固守的风险。所以,以后几年不存在新旧媒体了,旧媒体不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价值链的开发和再造,一定会衰落下去,所以要快速地融合。当全国有6亿人成为互联网网民的时候,互联网已经不是一个非主流的媒体,而是最大的媒体。这里面还有一个是商业模式不断地创新,所以我的感觉是,为什么跟我接触的很多投资人,会在我们的协调下都进入这个领域呢?就是我们给他们展现了中国的新闻文化产业改革前景和全世界的改革之后,他们觉得机会来了。

  其实20年前的时候,我是做新闻行业的,当时我第一批的记者和编辑朋友,现在全是社长和总编,为什么前几年不找他们呢?4年以前他们特别风光,他们天天请我吃饭、打高尔夫,但是1年以前各个垂头丧气,他们都说找人买我们吧,这个时候就转型了。旧的媒体都有惰性的,FT为什么心里很好呢?它自己做了变革,而且它的财力没有到快死的程度,没有紧迫感,什么时候是危机来的呢?传统媒体被逼到死角的时候,它有重大的转折。我们为什么成立这个基金?所有的传统媒体都是我们的合作对象,关键是有没有好的战略,只要有好的战略,传统媒体的品牌和公信力一定可以再度发挥。你们这些没有旧媒体品牌的运动员,这些新公司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提问:我是高清家电网总编,我想问一下FT中文网的张总,您说FT中文网有130万的注册用户,我是130万之一,我每次登陆雅虎邮箱都要看一下FT中文网,每一次进去都觉得怪的,因为我看新闻都是看新浪、搜狐,我到现在都不知道FT中文网的定位在哪里?

  张延:我们的确有读者是有这样的疑问,他们会在网上贴出这样的问题,或者是在活动网站贴出来,我相信很多的媒体都在思考你的定位,到底你是给什么人群看的。大众媒体要覆盖所有的人群,但是像FT这样的媒体,可能不能期望他要覆盖所有的人群,他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去专门给这群人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

  当然,如果我们同时也能坚固到其他人,当然非常非常好。所以,这个问题按道理应该是我们总编辑来回答。从我做经营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主要是卖广告,所以我当时希望这个人群越多越好,我可以跟我的广告客户讲,我有这样的人群、我有那样的人群,你的任何产品我都可以帮你达到这个效果。作为FT这样一个财经商业媒体来说,其实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一直在考虑这样一个定位。

  我们不知道这位先生关注的重点是什么,您关注行业上的信息,可能在FT这样一个网站上,大概给予的不是特别充分。我们可能现在比较多的是财经有一点社会问题的内容,还有一些企业故事,还有一些专栏上的东西。所以,这些可能不是你们关注的关注点,所以你们可能看下来以后,觉得这不是我要的东西。

  提问:你们的专栏我觉得写得蛮好的,我每次上都看专栏,别的就忽略掉了。

  张延:您本身到FT中文网本身期望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呢?

  提问:像曹总编的杂志上面有网站,我每次都看他们的书,从来不看网站,为什么呢?因为看书我随时随地可以翻,而且我可以深度地思考里面的东西。我是专业从事互联网的,互联网太浮躁了,很多的看新闻一目十行,看一下就完了,深度不够。FT中文网是在外围,所以像搜狐、新浪我很清楚是什么,我是做互联网编辑出身,所以对于政治、时事的东西,首先要把观点整合提炼出来,再分享给大众。但是,外面是如何看待中国大陆的东西?

  张延:FT中文网其实一直致力于把英文的内容,和在本土我们得到的一些内容结合起来的方向,我们还是很重视这一点的。您刚才说喜欢看曹总的杂志,这和您的阅读习惯有关系,因为我知道这是为什么刚才我提到FT.com推出的时候,并没有影响到报纸的发行。很多人有不同的阅读习惯,有些人旅行比较多、在飞机上的时间比较多,他喜欢拿一份报纸,或者是有一些人喜欢手里有一样东西,不喜欢网络虚拟的感觉。我想,这可能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其实内容上来讲,我们线上和线下的内容,其实是没有太大差别的。而且,我们线上现在中文网的内容应该是更丰富的,而且是更切合本地读者需求的。

  曹健: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我们的国际在线、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的网站。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探讨未来媒体的形态,无论是传统还是数字,无论是旧的媒体起来新媒体,可能最关键的一条,还是你有没有东西提供给读者。无论这个东西放在手机上跑、放在电脑上跑、放在笔记本上跑,或者是其他形形色色的媒体上跑,关键是有没有东西。

  关于这一点,我本人也在实践数字媒体,我觉得我最重要抓的是我的内容。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人家都说互联网整合就可以了,这也是我经常痛苦的事,你到底做原创的报纸还是做文摘报纸,他们跟我讲,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不是原创杂志是文摘杂志。这也让我感到有一点狐疑,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今天讨论,其实很有意思。

  今天感谢大家冒雪前来参加我们的第二届传播领袖高峰论坛,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面对多元化的传播时代新、旧媒体及企业应该怎么办
《 IT时代周刊》出品人曹健致辞第二届传播领袖高峰论坛
酷6网进军3G网络 现身微软新手机操作系统中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