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聚焦 >> 经济风云 >> 财经纵横 >> 文章正文

“4万亿”大拯救
作者:王长勇 张…     来源:财经     更新时间:2008-11-26 10:52:22

  恰如一声惊雷,根据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所匡算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令阴云密布的中国乃至全球经济震撼不已。中国政府出手之急,力度之劲,更大为出乎世人意料。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当天飞抵秘鲁参加第15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财政部长会议的中国财长谢旭人,无论如何不曾想到,就在他刚刚于当地时间11月5日上午(北京时间5日晚)抵达秘鲁时,即接到国内通知,要求他立即返回北京,处理紧急事务。

  谢旭人马不停蹄,历时30多个小时飞返北京,征尘未洗,11月8日(周六)即回财政部办公。财长万里折回奔波,所为者正是这“4万亿”。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启动“4万亿”投资计划,需要财政部立即安排落实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的中央投资事宜,并要求大部分投资项目在11月底落实完毕。

  中央政府迫切希望政策措施起立竿见影之效的心情昭然。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说,“四季度投资连地域因素都考虑进去了。因为冬天北方的气候不利于施工了,项目安排南方多,北方少。”

  11月9日晚,中国政府通过中央电视台,公布了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政府将强力启动拉抬内需计划,两年内扩张投资4万亿元;同时决定,明年起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推开,货币政策亦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

  来自中国政府的“一揽子计划”的好消息,不啻为在衰退中苦苦挣扎的全球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

  市场对此欢欣鼓舞。次日,沪深股市大幅高开,随后在金融、基建股强劲走势带动下,上证综指收复1800点,并一路震荡走高,最后报收1874.80点,劲扬7.27%;深证成指报收6127.12点,暴涨6.50%;香港恒生指数和日经225指数分别涨3.52%和5.81%。

  世界政要对中国政府的举动给予高度评价。“中国政府的新举措可帮助全球经济降低下行风险,度过现在的艰难时期。”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说。

  巴西财长曼特加赞誉,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刻需要果断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中国在这个方面走在了前头”。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更为高兴。他说,中国“非同凡响”的经济促进计划,将提振对澳大利亚自然资源的需求。

  救兵如救火

  中国政府出台经济刺激措施的决定,没有等到11月底12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形势的急剧恶化,令决策层感觉已经刻不容缓了

  在《财经》记者进行的调查中,许多沿海企业主都感慨,当前经济形势逆转的速度之快,为从业以来所仅见。

  市场原本猜测,中国政府出台经济刺激措施的决定,将在11月底12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出。但经济形势的急剧恶化,令决策层感觉已经刻不容缓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扩大投资时“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表述,被许多人认为是近十年来政府传达宏观调控意图用语之“极致”。

  由此,始于去年底的宏观紧缩政策出现了大逆转,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国务院常务会议不再提“控通胀”,而是要求实施十项措施要“快”,就是要“迅速出手,争分夺秒,不可贻误时机”。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公布次日,即11月10日,中央政府各部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部署落实国务院十项措施。

  其中,国家发改委在“落实新增中央投资工作部署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新增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优先安排立即有订货、可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在建项目。并及时启动符合条件的新开工项目,以形成有效需求。

  “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之间,也难免有矛盾之处,从中不免有慌张失措之嫌。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远远超过原来的政策预期。

  “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在一年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是很少有的。”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颇为感慨,今年宏观经济走势的变化特别突然,且幅度巨大,“不得不根据情况做出调整”。

  宏观经济政策从年初的“双防”到7月底的“一保一控”,再到11月的“保经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出现了两次调整,而且政策调整明显是由统计数据驱动的。

  上半年,在物价飙升的背景下,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仍是“防过热、防通胀”。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8%。

  进入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逐渐将实体经济拖向衰退,中国出口需求加速萎缩。7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宏观经济政策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即保增长,控通胀)。国务院8月27日再次强调了“一保一控”是下半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事实上,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已经颇为密集。税收政策首先开始松动,在外贸顺差两个季度出现同比负增长之后,政府7月30日决定,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此后,以“保增长”为目标的更多财政政策频密出台。

  随着CPI涨幅逐月走低,货币政策也开始松动。自9月16日起,一个月内出现两次存款准备金和基准利率的“双降”。同时,商业银行信贷额度、公开市场操作和房地产信贷政策等均开始放松。

  但这些政策变化仍远不足以改变经济下滑之势。

  自8月开始,中国经济基本面开始突然恶化,特别是9月工业增加值仅增长11.4%,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7.5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的新低。其增速滑落之快,甚至超过了亚洲金融危机之时。

  尽管如此,8月至10月中旬,宏观经济政策仍采取“高频率,小步走”的调整方式。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提出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

  如果说,政府在此前还认为经济有所下滑乃调控之应有之义,并对经济结构调整抱有一定信心的话,那么10月的数据已经使政府意识到,中长期的结构调整需要让位于危机拯救。“8月全行业的亏损开始出现,到了10月,政府对经济形势已看得比较清楚了。”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称。

  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长9.9%,增幅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0%,较二季度的10.1%下降1.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亦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担忧急速升温。

  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五年来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大投资力度”。11月3日,发改委负责人称“突出问题是增速下行压力增大”。政府重要宏观经济部门负责人首次不再坚持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两日后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便决定了石破天惊的“4万亿”扩大投资计划,同时“将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中信注资116亿拯救中信泰富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南方周末》
执行总编辑 向熹

任何困局都是方法的困局
《东方早报》
社长 秦恒骥

孜孜以求做优秀新闻
《北京青年报》
王世荣

电视主导奥运报道
《华西都市报》
社长 李宇西

《时代》的封面来自《华西都市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