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电视 >> 文章正文

城市电视台的危机成因及其对策
作者:佚名     来源:视听界     更新时间:2009-1-6 9:42:42

  城市电视台如今到了举步维艰、危机四伏的历史“拐点”,认真冷静地分析城市电视台的危机及其成因,并努力采取相应对策,是求存谋进的首要问题。

  在笔者看来,这些危机成因主要涵涉了八个因素:政策环境因素,资源因素,竞争因素,体制因素,机制因素,人才因素,经营因素,管理因素。而破解之法则需从四个方面入手:政策环境、资源扶持、改革体制、城市台强身健体。

  新的历史时期,形成城市电视台危机的成因主要来自八个方面:

  1.政策环境因素。同各行各业相比,城市电视台缺少一个优越的、促进发展的政策环境。首先是宏观发展战略不明确。表现为:一是优势资源浪费,有线电视网络开发、整合、利用滞后。创办、发展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城市电视台,率先具备了较为稳定、优质的光传输网络这个宝贵的资源,稍加整合就是一个遍布全国的“大网”,比移动、联通、电信建网早10多年。但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坐失良机,以至后于有线电视建网的通信行业迅速形成气候,成了具有绝对优势地位、产业规模、人才实力、内部良性竞争的大行业集团,年业务总量一万多亿。而有线电视网至今区域分散、各自为政,形不成“地上一张网”的美好愿景。

  江苏是较有发展远见的省份,2004年初提出网络整合,至2008年上半年才初见端倪,但只整合了13个市中的10个。优势资源得不到利用,时至今日,随着“1号文”的出台,“广电有线数字电视IPTV新业务将向电信阵营开放”。这实在是一个无奈但又阻挡不住的结果。二是政策不稳定,随意性大。五年前提出“两级办台”,搞得市、县电视台人心惶惶,至今没有肯定结论,严重挫伤市县台积极性,成为这几年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影响市县台发展的重要原因。三是行业政策“矫枉过正”,制约发展。这些年先后开展三项教育、抵制四大公害、低俗之风专项治理、净化荧屏等活动,对于促进电视的先进文化传播,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行业自身的政策大多都是“禁令”、“不准”,并且许多缺乏法律依据。一方面,给社会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电视成了万恶之源,对其传播先进文化,充当党的喉舌,丰富人民生活的作用和贡献打了折扣。另一方面,束缚了电视业的发展。比起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被限制得几乎没有生存之地。报纸鼓励扩版,杂志提倡办子刊,而电视频道管得死死。如果说无线频道资源受频点限制,管理不好会引起频点混乱、互相干扰,但有线电视是地级电视台的重要资源,又不存在干扰、混乱问题,更不侵犯传输范围以外的同行业的利益,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申请增加频道也比登天还难。这除了从资源上限制城市台发展,别的什么作用也不起。

  再比如广告管理,广告手续齐全按广告法规可以播出,可还要有许多限制,甚至电视剧在什么时段播出什么类型都有规定,平面媒体则没有这些清规戒律。电视剧,只要通过国家审查把关,允许发行播出,安排在什么时间播出,应是电视台这个播出单位根据本地本台的具体情况而定。四是改革目标任务不明确。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文化体制改革,给电视业带来了希望。但是,涉及到电视方面的改革,目标任务上下不一致,让人困惑。中央[2005(14)]号文件明确:“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而到了市一级,几乎都成了自收自支,企业化运作。这就让人越改越不知所措了。既为公益性部门,事业体制,国家就不能撒手不管,国家公共财政就是要体现公益性,支持公益事业。特别是新闻宣传编辑部门就更不能“企业运作”。

  2.资源因素。城市台创收渠道单一,经营空间狭窄,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频道是城市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与运营平台,资源决定发展。从2002年起,国家对各级电视台频道资源管理上宽严不均,张弛不等,卡了城市台发展的“咽喉”。城市台频道数量实行“一刀切”,严格控制,只减不增。城市台寄增加频道资源实现扩大发展的希望和路子不复存在。与此同时,央视和省级台却频道一增再增,几乎到了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地步,县级台频道几乎无人管理。据了解,江苏几乎所有县级台都开办三四个频道,而只有两个频道的城市台,其生存危机仍然与日俱增。

  资源匮乏,与目前电视业发展的趋势也背道而驰。目前,电视业发展明显倾向是频道专业化。如中央电视台除CCTV—1和CCTV—4是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外,其余频道全部走专业化频道的路子。省级卫视纷纷“定位”,以差异化、特色化和个性化打造自己,在中国电视的内部竞争中获得各自独特的“身份”,为塑造频道品牌提供了基础。频道专业化的前提是“频道”,城市台没有频道资源,只能搞“大杂烩”、“一锅煮”,要想适应当今电视发展趋势,跟上发展步伐,岂非一句空话?

  3.竞争因素。

  首先,从竞争力的要素上看,城市台几无优势可言。关于媒体竞争力要素,有人说六个方面,有人说五个方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有较好的节目并最终拥有大量高素质受众;二是杰出的人才队伍;三是足够的资金实力支撑。这几个方面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然而这几个方面城市台无一能占优势,无一能与央视、省台抗衡,这里不用赘述了。

  另外,从传输手段上看,城市台无疑处于下风,央视、省台卫星传输,大范围、全履盖、受众圈广。城市台不上星,不但占领不了别人的空间,反而央视、省台还要“行政”性干预下传落地,不但新闻性节目频道落地,娱乐、综艺、经营性节目也要落地,冲击、争夺城市台的受众市场和经营空间。

  其次,从新媒体涌现的势头看,瓜分城市台的“蛋糕”已成必然。目前,网络媒体、手机电视、楼宇电视、卫星电视、地面移动电视、户外广告等新媒体层出不穷。无论你愿不愿意看到,广播、报纸、电视三分天下的时代已彻底结束,呈现的是“众虎争食”的竞争态势。

  再次,从媒体特点上看,电视明显处于发展空间上的弱势。资源优势是重要的竞争。在这方面,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平面媒体(报刊)通过扩版、增页、办子刊,可以拓展无限空间。网络不但具有无限空间,而且具有无限时间,什么时候都可以上载。而电视却是毫无弹性的“有限时间”,一天24小时,无一分一秒的外延余地,增加频道又难乎其难,这样,以有限时间来和无限空间、无限时间竞争,岂不等于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和一只蓝天中的鸟比飞远飞高?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美国报业陷入严重危机 目光转向网络
两岸百家城市电视台“结盟”加强业界交流合作
疲态毕露的中国互联网 巨大危机正在悄悄临近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微软亚洲研究院
传播与推广
总监 金俊

公关和媒体是鱼和水的关系
《第一财经周刊》
总编 何力

市场定位决定必须第一
《IT时代周刊》
副总编辑 张里

坚持新闻理念 不畏经济寒冬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