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职场招聘 >> 业务园地 >> 文章正文

网络时代记者职业功能重建
作者:唐秦梅     来源:中国记者     更新时间:2008-11-13 9:30:43

  网络改变了什么

  1.改变了记者条线化生存

  传统新闻生产,信息的采集、选择、撰写、发布呈线性。网络传播则具有点到点,面到面,点到面,面到点交互式、全覆盖特征,在这种三维立体传播体系中,单一信息很难找到体现自身价值的链接,使自身变得显要起来;直线传播也很难抵御周遭无规则的信息轰炸,使自身避免被淹没。现在的记者很痛苦:一方面难以割舍原有条线资源,一方面又明白仅靠条线已很难在网络世界捧牢饭碗。

  网络对记者条线化生存的影响,还表现在个性化阅读对行业类报道的抵制。网络创造了新的传播方式,个性阅读受重视,感性内容受追捧。现在许多报纸都在强调条线新闻社会化操作,诸如经济新闻社会化、科技新闻社会化、文化新闻社会化等等,就是希望在行业新闻报道中加入社会化“调料”,使其变得鲜活生动,最终实现信息的有效到达。如解放日报集团目前正尝试以项目方式来组织实施新闻生产,包括世博友城行动、内容工场等,目的就是打破条块分割,构建更加灵活更加柔性的新闻操作方式。

  2.改变了记者自主化意识

  在网络时代,记者的地位已发生转变,他们不再享有信息发布的专利,互联网拥有的拍客、维客、博客、播客等网络工具,都具有信息发布、接受双向功能,构成了无数自媒体和微型终端。一些年轻记者患上“独家匮乏症”“选择无力症”;一些固守旧有操作方式的同行遭遇心态失落、心理失衡,职业之路似乎变得越来越狭窄。因此,如今做记者切忌自我膨胀,一要忘却自我,低头做事,和所有的采访对象平等交流,在“零独家”的信息时代,通过对信息的吸收、整合、提炼,“创造”出有见地、有灵魂的独家新闻,以有效的服务去赢得社会的认可。

  3.改变了记者作业方式

  过去,报纸靠笔杆子撑台面,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蓬勃兴起的新媒体,具有全能传播特点,它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覆盖了传统媒体拥有的所有传播载体。因而对现代记者来说,不仅笔头要硬,还要“能说会道”“心灵手巧”。“能说会道”就是将“说新闻”当作纸媒记者应有的技能;“心灵手巧”指的是从业者要熟练掌握、应用各种传播新技术,会拍会写,自如进行文字、声音、图像的处理。还应掌握电子邮件、MSN、博客等现代信息社会的十八般武艺,这样才能在网络化的媒体环境中实现记者的职业价值,成为数字时代的弄潮儿。

  可见,记者功能重建,首先是新的形势、新的办报环境的需要。当今新闻人处于全新网络时代,信源渠道变了,读者口味变了,社会环境变了,记者作为先进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应当先于受众改变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紧随时代变革与前进的步伐。同时,记者功能重建,也是继承传统的需要。

  如何应对变化

  网络时代的记者必须顺应时势,强化基本技能,转变行为方式,重建职业功能—

  1.由单打独斗到团队作业

  网络时代的传播,是立体传播,个人声音轻易就会被信息涛声淹没。而团队作业在结构上有立体特性,在行为上有信息增效作用,从而构成信息实体,产生信息振荡,在信息海洋中被放大、强化,从而被记忆、被接受。

  今年3月,《新闻晚报》在业界率先尝试报纸、网络、电子媒体的跨媒体联动传播。《新闻晚报》联合新华社、东方网、东方电台,推出“民生访坛”。在4月7日到18日的十多天时间里,邀请12家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滚动介绍民生政策、解答市民疑问。据统计,这次“民生访谈”,新华社共播发通稿30篇,每篇稿子平均采用率在30家报纸以上;《新闻晚报》每天两个整版报道访谈实录;东广两个频率现场直播;东方网全程视频直播。解放网和新华网还推出了专题网页。《新闻晚报》的跨媒体报道,让他们尝到了媒体整合的强势和优势。

  2.由周期作业到滚动出击

  报纸周期明显,定时定期出版,记者作息也与之动静呼应。而新媒体问世使我们进入了信息传播的纳秒时代,全天候打造新闻成为新时代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从2006年年底开始组建即时播报记者队伍,在新闻发生2小时内,记者率先在解放网上发布信息;近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又推出电子版整点新闻,“上解放网看上海最快的新闻”。这些打破原有新闻传播节奏,给传播加速的传播机制的推出,不仅改变了记者作业习惯,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新闻的“快”乐;也改变了他们的新闻态度:新闻是“当下”发生的事件报道,从而对新闻的定义有了崭新的认识。

  3.由岗位分工到全能作战

  传统媒体是否消亡的疑虑,随着新老媒体互补共存而变得无足轻重起来。国际传媒界最近出现一个新名词“融合媒介”(ConvergentMedia)。据悉,美国论坛公司是一个拥有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的超级传媒平台,其所属的多媒体编辑部,主要从事内容策划组织,并将策划组织的内容置于不同的传播媒介。有人将此超级平台称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的、数字间的战略、文化、操作联盟”。在这种媒体中,记者不再有文字、摄影、摄像等岗位之分,而是会写会说会拍、能与读者互动交流的全能人。

  4.由提供信息到选择信息

  信息社会,人们常常会对过量信息无所适从,这就要求媒体从业者不仅要为读者提供信息,更要为读者选择信息。未来成功的纸媒记者将以思维取胜,他们在传递新闻、传播信息的同时,还传递思想、传播价值;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还告诉人们事件背后的故事和事物的价值。这类头脑型、评论型记者,在“注意力分散”时代能够提供“注意力新闻”,无疑具有更为持久的职业生命力。

  5.由报道事件到参与事件

  传统记者是客观的观察者,公正记录者。旁观者的角色已经难以完满描述记者的职业功能。记者不仅是新闻事件的报道者,还是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既有利于磨练记者的职业素质;也有利于增强记者的公民意识,实现作为社会人的角色责任。

  今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新闻晚报》车友会的记者立即准备食品、药品等物资,连夜驱车赶往灾区,冒着余震、滚石危险参加救援和报道。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晚报车友会三赴灾区,驱车13000公里,带去了9台车的救援物质,并发回连续报道。“我们是记者,更是志愿者”的实践,引得社会和同行的赞誉。记者不仅是记录者、守望者、传播者,还是参与者,这一传播理念强化了媒体与社会的互动,丰富了记者职业属性。(唐秦梅 作者单位: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范丽青:攻击记者很不当
常昊告记者案传票已发出 记者担心付不起律师费
收取“封口费”记者媒体名单 CETV在列
柳斌杰:中国新闻事业需新闻教育界鼎力相助
28名记者山西争领“矿难封口费”
盛大林:以记者的名义,请求公布封口费名单
刘亚东:记者就是一个通风报信的人
男子冒充某报记者参加会务骗好处费被抓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南方周末》
执行总编辑 向熹

任何困局都是方法的困局
《东方早报》
社长 秦恒骥

孜孜以求做优秀新闻
《北京青年报》
王世荣

电视主导奥运报道
《华西都市报》
社长 李宇西

《时代》的封面来自《华西都市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