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原京华时报总编辑朱德付被逼辞职内幕
作者:佚名     来源:博客     更新时间:2009-12-1 18:03:20

  10月,竟敢成为一个伤离别的时刻!竟敢让英雄扼腕、小丑唱歌!竟敢应验勇士正午时的忧伤谶语!竟敢让左家庄1号的那些年轻人痛哭流涕长恨当歌!

  10月,冠盖京华的都市报京华时报总编辑朱德付辞职。之后,京华时报现任社长吴海民,携刘明胜、李宏洋两个副总编,血洗京华中层。

  朱德付,63年生人,江西人,祖籍安徽桐城,陈独秀同乡,也是另外一个中国报业英雄——前南都和新京报总编辑程益中的同乡。大学毕业后朱德付考入中大中文硕士,后供职于南方日报社,后转战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南方周末》从1992年的发行量不足20万份,到1993年突破100万份,朱德付撰写的报道为之做了极大贡献。之后,朱德付对“刘秋海事件”的报道,成为中国报业史上历时最长、官司最多的一篇舆论监督报道。1997年,朱德付应邀创办目前如日中天的《南方都市报》,任副总编辑。后任南方日报出版社社长,因出版《李慎之文集》受贬谪(这是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者李慎之先生在中国唯一的一套文集)。短暂沉寂后,受报业大鳄黎元江先生所邀,创办《信息时报》,任社长兼总编辑。

  2001年,吴海民筹划成立京华时报社,远赴广州邀朱德付北上办报。朱德付三思之后,告别妻、子,孤身北上。开始其人生中一段可长歌,可悲泣的一段办报生涯。

  一、京华腾飞谁之功

  有必要要介绍一下京华创刊时的3位人物——这也是成功挤走朱德付之后目前京华编委会的三大员。

  吴海民。河南人。曾任新闻出版署官员,后任中国引进时报社长。吴海民在报纸宏观理论上多有创造,曾与2004年第一个发出“中国报业的寒冬到来”的论断。衣着朴素,喜欢穿西裤球鞋,爱哭,兵乓球打得好

  刘明胜。安徽人。北京青年报记者,北京晨报部门副主任,因其妻(现北京晚报美女记者)曾在吴海民手下当实习生,结识吴海民,与2001年被吴海民招至麾下。刘好书法,喜与政界、商界、慈善界走动。身长肤白。

  李宏洋。河南人。京华之前任《解放军报》编辑。尚武好斗,内心怯懦。喜欢足球,兵乓球打得也好。

  这是除朱德付之外,京华创刊的内容高层团队。不难看出,除朱德付外,其他三人皆无都市报主政的经验,吴海民擅长官场走动和理论创造,刘明胜热衷结交名流巨贾,李宏洋则流连于歌坊酒肆。从性格看,吴阴沉伪善,刘滑头乡愿,李粗鄙混世。

  客观地看,吴刘李三人在创刊的时候,确有做大京华之雄心,但无奈才学有限,这才请来朱德付,因为他们知道,做起京华,惟有朱德付。所以,在草创之处,吴刘李与朱德付之间关系可用如胶似漆来比喻。但即便如此,擅长政治手腕的吴海民依旧将刘、李二人和朱德付一字排开,同任副总编。因为浸淫权力场多年的吴海民知道,打江山靠人才,坐江山靠奴才。用奴才牵制人才,是最好的用人之策。一开始就谋好篇、布好局,实为吴海民长治久安,做好江山的关键所在。但,也正是这个开篇与布局,为京华今日之乱埋下伏笔。

  吊诡的是,向来骄傲、刚硬的朱德付对此布局不怒不争,今外人看来,匪夷所思。但如关联朱德付的个性,反可窥见这场京华变局后面的性格定数。

  朱德付是一个骄傲的人,内心澎湃,有理想主义的内核。所以笃信真金不怕火炼,是英雄早晚会出头的教训,不屑于争;朱德付是一个义气的人,蜜月时期,他与吴刘李觥筹交错,言谈甚环,让朱误以为这是靠得住的兄弟,自然不愿为了个名分多做争取;朱德付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总有些天高云淡,与世无争的士大夫情怀,不屑于争。而吴海民也正式看准了朱德付性格中的骄傲、义气和文人气,所以早在京华创刊,就布下险局。在创业期,朱德付和京华的诸弟兄们吃喝住同在平台,冲锋陷阵,身先士卒,自然不会有矛盾;在京华时报突破北京报业重围,迅猛发展的时候,矛盾也被掩盖;但是当京华小有所成,开始盈利的时候,当初被攻城掠寨的频仍捷报掩盖的矛盾凸显出来。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京华时报总编辑朱德付被逼辞职内幕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