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原京华时报总编辑朱德付被逼辞职内幕
作者:佚名     来源:博客     更新时间:2009-12-1 18:03:20

  二、京华今日谁之过?

  朱德付在京华的成功,简而言之,初期可以浓缩为三个文本:《管理大纲》、《编辑大纲》和《考评细则》。《管理大纲》诉及现代都市报运营中的框架设计和管理原则,《编辑大纲》是京华时报的新闻理念和办报技术细节的集纳,这两个文本确立了京华时报的管理原则和编辑方针。而《考评细则》则是在制度和利益层面锁定了前面两个大纲。三个文本互为支撑,构成了朱德付现代都市报运营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内核,京华时报一拨兄弟,也在这三个文本的指引、驱使和教育之下逐渐成熟,逐渐京华时报也在北京报业崭露头角,发行量节节攀升。时至2003年底,实际发行量已达30万份,此份额已一举超越《信报》和《晨报》,也成为北京报业竞争格局的分水岭,从此《信报》和《晨报》推出一线队伍的竞争。

  赫赫战功、铁腕杀伐、人格魅力,使朱德付迅速成为京华时报的精神领袖。这个时候,吴海民开始感受到巨大威胁,但仍然不愿意放弃总编辑的位置,并开始利用刘明胜和李宏洋对朱德付的采编战队进行分化、侵蚀和误导。曾经冰封稳定的河面开始出现裂缝。

  2004年,京华时报开始全面盈利。能够在3年不到的时间里实现盈利,绝对是一个奇迹。吴李刘三人也开始张口闭口“京华奇迹说”(京华时报在北京报业市场,甚至在中国报业市场上树敌甚多,也和吴海民四处传经送宝信口雌黄有关)。三人分肥抢攻的势头开始出现。04年大丰收,高管层年终分红,利益出现。最终导致了出现裂缝的河面轰然破碎。吴海民在报纸还非常稚嫩的情况下,就开始拿下上百万的年终奖金,要知道,这位自称为“中国报业思想家”的吴总编辑,一年之中,开编前会、签版的天数绝不超过10天,而与朱德付一字并肩的刘明胜值班的时候,大肆走私自己的关系稿、公关稿,李宏洋更是离谱,居然可以在签版的时候大醉酩酊,把编辑找到办公室里挨个臭骂,淫威十足。即便如此,刘、李二人也可以在吴海民的庇护下分红几十万,加上平时报销的几十万,一年也有百万的进账。令人匪夷所思!

  这让朱德付不平衡,而队伍之中积累起来的怨气、疲累感更使之如坐针毡。04年,京华时报32名中层干部集体上书《京华时报》的上级主管部门《人民日报》,痛陈吴李刘三人尸位素餐的诸多行径。人民日报派驻工作组调查吴海民等人。朱德付也在随后被正式任命为京华时报总编辑,后又被任命为京华时报社副社长。京华时报也以此为界,正式度过创业期,进入平稳发展的中年时代。

  彼时北京报业市场,北晚、北青两强争霸,京华的加入使格局变为三分天下的局面。由于北青的老化和新生的法制晚报对北晚的削弱,又使京华时报逐渐成为北京报业市场的旗帜报纸(新创刊的《新京报》虽然在报纸质量上不错,但在营销上的滞后期,以及猝不及防的几次内部动荡使之命运多舛,这也给了京华崛起的时间和机会)。朱德付此时虽然名为总编辑,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京华时报精神领袖。由北大文化派驻的经营方几经更迭也逐步稳定。吴海民左手无编采、右手无经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社长。

  为了平息中层对刘、李二人的巨大反弹声浪,也为了京华在稳定期可以有可持续发展。04年,朱德付对编采结构做出调整,提拔了几个有才华,有编采威望的中层签署报样,屏蔽刘李对报纸质量的侵蚀。

  如果是一个不谙世事,或者是稍有血性的人,吴海民或者正面作战,或者是飘然而去。但不是,这太低估了吴海民的政治智商和犬儒耐力,吴海民开始在随后的,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养精蓄锐,静待转机。而所谓的转机,对吴海民来说,是在等待人民日报高层格局的变动,等待沸腾的民怨逐渐冷却,更重要的,是等待朱德付的倦怠,等朱德付血气耗尽,拂袖而去。

  吴海民有这个耐心,因为这是一场老奸巨猾和血气方刚的搏杀;

  吴海民有这个信心,因为这是一嘲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碰撞——吴海民是钦定的副厅级干部,而朱德付只身北上的时候,就放弃了正处级的“体制内”身份,在中国报业的大框架下,“体制内”意味着你是铁饭碗,意味着除了违法乱纪,无人能撼动你的红顶子——除非,是另外一个更红的红顶子——而京华时报,除了吴海民一人,其他所有人都是“体制外”的身份。吴海民之所以能够家天下,敢于家天下,不外乎是因为这个“体制内”的红顶子。

  近十年间无数的天才的报人折戟沉沙,无数的悲欢离合,背后都是这个“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殊死搏斗。这是阴阳两界,这是冰火两重天,是生下来的不平等。这种雌雄同体的报业结构,从中国报纸开始市场化之后便已存在,因为没有这种的转基因怪胎,就难以承担党报天下越来越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如果没有“体制内”对“体制外”报人的钳制、压力和控制,就无法实现对新闻界的“组织控制”,无法践行“政治家办报”的方针,报纸的方向和导向就会“错乱”。无数心怀理想的报人,最终如不是投靠招安,投身“体制内”的怀抱,洗白“体制外”的身份,无外乎三个宿命:或身首异处,马革裹尸;或偏安一方,潦倒终身;再或是佯狂装傻,架鹰走狗!

  是悲噫哉!是哭噫哉!是痛噫哉!

  为中国市场化媒体的“体制外”报人一叹!为一代中国报人的无常宿命一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京华时报总编辑朱德付被逼辞职内幕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