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经营 > 发行 > 文章正文
2006:令人回味的出版业三大现象
作者:佚名     来源:每日新报     更新时间:2006-12-19 11:47:45

  2006年图书出版业的繁华景象即将落幕。透过高码洋的书籍产量、热点不断的新书炒作和文人间的相互攻伐,我们看到了一些耐人寻味、值得研究的出版现象,它们为中国的图书出版,乃至国人的精神建设都提供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草根学术”异军突起

  2006年出版界最热闹的风景莫过于电视讲座的学者明星掀起的一轮轮读书狂潮。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个个学术明星。他们的讲稿一经出版,就洛阳纸贵,搅动得书市都有些疯狂。先是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后是易中天《品三国》、还有阎崇年、纪连海、毛佩琦评点各种历史人物,最后又爆出了女学者于丹的大名,她的《于丹〈论语〉心得》首印60万册,首日销售超过一万本,刷新了易中天《品三国》首印55万册的纪录。

  这些超人气的明星学者各有各的演讲高招。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主要品的是人,而在《品三国》中,他又发明了一个以人物、事件和问题为线索的“三维”品法,加上他那些即兴的俏皮话,乐翻了许多文化不太高的电视观众。而于丹是把《论语》分成“人生之道”、“心灵之道”等七个部分,在讲故事中融进自己的心得。她明确地说,我做的不是学术的解读,而是大众传播。要让15岁以上的人都听得懂,都喜欢听。据统计,《百家讲坛》的每场讲座都有数以百万计的电视观众,这样的受众面如果让学者在小课堂里授课,就是讲死了也难以企及。

  让传统文化从象牙塔里走出来,走进广大读者的心中,这在中国这个受教育程度还普遍较低的国家,是一件很难的事。2006年,在学者和媒体的努力下,这件事终于变得不那么难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就是这么一本语录。”如此通俗的话语,谁还听不懂呢?但于丹以及易中天们,就是用这种“草根学术”创造了2006年图书出版的奇迹。

  红学纷争愈演愈烈

  《红楼梦》是2006年在出版界和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从《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开始,一场旷日持久的红学大争论就在文坛展开。在双方的辩驳声中,不同学者的各种有关《红楼梦》的书籍纷纷亮相,引来了前所未有的红学热。近日,由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领衔多位红学家撰写的《话说红楼梦中人》也正式出版,发出了红学家的集体声音。而岁末的书坛,不仅周汝昌和刘心武分别出书揭露高鹗续写《红楼梦》是“政治阴谋”,还传来了27岁女子胡楠和刘心武都要续写《红楼梦》的消息。

  开谈不讲《红楼梦》,虽读诗书也枉然。《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众人皆知。因而,自它诞生的那天起,围绕它的研究与争论就没有断过。200年来,为“红楼”续书的数量也颇为惊人。据调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红楼梦》续作就有近百种,所续回目数不等,内容也五花八门。当代《红楼梦》续书也有1984年出版的张之续版30回《红楼梦新补》和1997年出版的周玉清版39回“曹周本”等。这些续作的作者由于对原著的理解不同,在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和结局处理上也大相径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然而,真正能解其中味的除了曹雪芹还能有谁呢。

  200年后的今天,《红楼梦》还能弄出如此大的动静,我们不能不感叹经典名著那穿越时空的永恒生命力。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红楼梦》这门学问越做越玄奥、越做越离奇的糟心现状。在名利为先的浮躁社会,一些人总想攀附上最有名头的事物,借此吸引人们的眼球,达到一己之目的。但一切试图与伟人比肩的人终将被比得更加渺小,狗尾续貂的闹剧除了留下历史的笑柄,将更显示出《红楼梦》不可征服的伟大。

  “重述神话”非比寻常

  2006年,作家苏童出版了新作《碧奴》,这是国际出版项目———“重述神话”中国入选作家的第一部书。《碧奴》重述孟姜女哭长城的神话,与叶兆言的《后羿》和李锐的《白蛇传》将共同展现中国作家在这个国际出版项目中的风采,也为中国的出版界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话题。

  《碧奴》的问世受到了评论家的热评,有褒有贬,莫衷一是,但这种艺术层面上的讨论都无碍这一出版选题所具有的意义。评论家阎晶明说:“的确,它是一部神话,是关于爱的神话,关于哭泣的神话,也是关于寻找的神话。在爱、寻找、哭泣的过程中,我们读到的是关于存在的追问与呼告。”苏童更有切身的体会:这次创作让我更意识到神话本来就应该是作家的重要创作源泉,为什么我以前没有想到要利用这些素材呢?

  叶兆言的《后羿》是对“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讲述。他说,跟西方的神话相比,中国的神话常常就是一个四字成语,就是成语字典中那么一小段解释,或许就是因为篇幅如此有限,才会给后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有更多“重述”的可能。

  其实,重述神话的意义还不在于此。当人类的物质生活已经高度发达时,精神却陷入了绝望的困顿。从人类早期创造世界的精神中汲取力量,以想象的翅膀,将各民族久远的情怀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在精神上拯救人类自身。我以为,这才是“重述神话”这一国际出版项目的意义所在。

  综观2006年的一些重要出版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回归传统文化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诉求,这也是当前国学热的群众基础。如何让传统文化热持续升温,为读者提供更好的经典读物和普及读物,正是出版业要研究的问题。

  相关新闻
展会成为助推器 中国出版业大步“走出去”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热点专题
热点新闻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