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专家官员 >> 文章正文

麦凯恩写评论 《纽约时报》打回要求重写
作者:彭梦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更新时间:2008-7-23 9:16:20

  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人贝拉克·奥巴马21日对伊拉克的访问吸引了众多美国主流媒体的目光。共和党竞选人约翰·麦凯恩不甘“失宠”于传媒,接受三大新闻网采访并推出最新广告抨击奥巴马的能源及外交政策,以重新争取人们关注。

  不过,影响力颇大的《纽约时报》21日对麦凯恩一篇“大作”的退稿,还是让他“很受伤”。

图为奥巴马(左)和麦凯恩的拼版照片
 

  ■媒体偏心

  奥巴马21日抵达伊拉克。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跟随奥巴马造访伊拉克的有来自美国国内各媒体的40多名记者,其中包括3名黄金时段新闻节目主持人。相比之下,麦凯恩5月前往欧洲和中东地区时吸引的媒体关注度相形见绌。

  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上个月起,美国三大电视新闻网———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福克斯电视台累计播出有关奥巴马和麦凯恩报道的时长比例是114:48。

  这三大电视新闻网总计拥有多达2000万名受众。

  有记者问麦凯恩,他是否认为媒体对其报道有失公正,麦凯恩笑着回答,“该是怎样就是怎样”,并补充说美国人有独立的判断力,不会轻易受到传媒误导。

  ■报纸退稿

  虽说麦凯恩自称对曝光率不足处之泰然,但《纽约时报》的差别对待则着实让他和他的班子“下不了台”。

  《纽约时报》21日拒绝发表一篇麦凯恩撰写的评论文章,并要求他重写。而就在一周前,《纽约时报》刚刚为奥巴马发表过一篇性质相同的文章。

  《纽约时报》言论版编辑戴维·希普利说,他“迫切”希望为麦凯恩发表文章,但麦凯恩方面须要对文章作出改动。

  “文章需要明确,以具体内容说明麦凯恩参议员如何定义在伊拉克的胜利。文章还需要阐释取得胜利的具体计划,包括兵力、时间表,以及争取伊方合作措施等等,”希普利说。而不为伊战设定时间表正是麦凯恩对伊政策的核心观点之一。

  ■争夺眼球

  为挽回“失宠”局面,麦凯恩21日上午接受了三大电视新闻网的采访。另据一名与麦凯恩阵营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透露,麦凯恩可能于本周宣布与其搭档的副总统人选,以便从人气甚旺的奥巴马身上分流部分公众注意。

  麦凯恩身边的“谋士”认为,在舆论天平明显偏向对手的情况下,麦凯恩最好抓住奥巴马的弱点大做文章,“把选举变成一场针对奥巴马缺陷的全民公决”。

  麦凯恩阵营21日推出一则批评奥巴马能源政策将推高原油价格的电视广告。

  广告中一个人问道:“油价越来越高,这是谁的‘功劳’?”背景音里一群人喊:“奥巴马、奥巴马、奥巴马。”第一个人再次开口说话:“有一个人知道,我们需要在美国开采更多石油,以拯救我们的家庭预算。给他投票,那就是麦凯恩。”麦凯恩同日在拜会前总统乔治·H·W·布什时,也不忘抓紧机会攻击奥巴马的软肋:缺乏经验,特别是军事和外交经验。

  麦凯恩告诉记者,从伊拉克撤军“必须根据实地状况”而定,奥巴马“是个没有半点军事经验的人”。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纽约时报》撰稿人详谈热捧郭敬明的幕后故事
郭敬明被《纽约时报》评为中国最成功作家
纽约时报CEO:拟花巨资优先发展网络业务
《纽约时报》将裁减100名新闻采编人员
《福布斯》杂志:《纽约时报》的艰难时世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社科院研究员
明安香 教授

媒体如何提高国际影响力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
胡正荣 教授

政府应学会利用互联网
《法晚》总编 王林
夹住文人尾巴
为老百姓办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