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电视 >> 文章正文

2009年电视剧盘点:找准“剧点”才能守住阵地
作者:佚名     来源:凤凰网     更新时间:2010-4-6 10:41:56

  电视媒体是政府的喉舌,电视节目是满足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充当弘扬主流思想文化的软载体。因此,当有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发生需要电视媒体鼓与呼时,电视剧市场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适逢新中国建立60周年,2009年的电视市场也多了神圣庄严的气氛,与庆祝60周年相关的题材挥斥荧屏,不仅极大影响了电视剧制作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电视剧播出市场的编播、竞争格局以及收视市场的特点;同时,电视剧作为多年来大众电视消费最主要的节目类型之一,也依然展现着其播出和收视的自身规律。笔者利用CSM媒介研究的收视数据,对2009年我国电视剧播出与收视总量、时期、产地、主创人员、编播特点等,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热点剧目,勾勒市场概况。

  电视剧播出市场饱和,资源使用效率有下降趋势

  中国电视剧生产经过连续数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有逐渐回落的趋势,获批发行的数量已经连续两年减少。2009年广电总局审批国内发行的电视剧为12910集、402部1,较之前两年有大幅缩水,集数比2008年减少11%、部数减少20%。然而,相比播出量,电视剧供应量相对充足,能够进入播出平台并能大面积普及播出的剧目毕竟稀少。CSM连续三年针对80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电视剧在不足10频道播出,10%左右的剧在11-20个频道播出;3%的剧在21-30个频道播出,超过40个频道播出的电视剧已是凤毛麟角。

  电视剧作为电视节目市场“中流砥柱”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毋庸置疑,其播出与收视之间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对于电视市场的贡献已经到达临界点乃至饱和了。自2000以来10年数据显示,播出份额稳定在24%-30%之间,收视份额稳定在32%-38%。然而,从近年来的电视剧收视份额来看,已经出现了连续下降的态势,尤其是2009年播出量虽然增加了1.4个百分点,但收视份额却是自2001年来的最低点,其资源使用效率也连续两年减少(图一)。

  再看电视剧市场内部,中央电视台和省卫视自2006年以来电视剧的资源使用效率均连年下滑。2009年,双方播出量增加为几年来的最高值,但资源使用效率却为近年最低值。由此可见,认为多播电视剧就能提高收视率的策略是不明智的,尽管电视剧仍然供不应求,但依靠数量取胜显然行不通,必须在提升质量上下文章。从对优质剧目的争夺日趋白热化这点来看,各卫视显然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制作市场:明星剧目凤毛麟角

  对于制作机构而言,有两类市场,首先是电视台构成的一级播出市场,需要得到他们的承认才能实现产品商业化价值;其次是老百姓构成的终端观众市场,作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方能流行乃至流传于世,积攒口碑,获得与一级播出市场下次合作的资格。因此,剧目好看与否非常关键。有了票子,“本子、班子”是决定电视剧质量水准的要素。为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领先一步,降低风险、获得稳定收视,电视台也更倾向于选择名编名导的作品,导致好剧重播率很高,而差剧或平庸之作或被束之高阁或播过一次之后如流星般消逝于库带之海。

  数据显示,在市场上热播的电视剧多市场播出现象突出。2009年18:00-24:00时段,80城市前20名的1600部次电视剧来自于400部电视剧,其占总量1600部的25%,说明相对少量剧目在众多城市播出并占据了排行榜的前列位置。

  我国绝大部分制作公司还处于上升通道,整体规模小、数量庞大、实力偏弱,停留在小作坊的阶段,每年不过几部作品,能保证每年出一部精品已属难能可贵。近460名编剧、330多名导演、400家制作机构参与创作了这400多部电视剧(合作剧目分开统计)。70%多的创作人员(机构)参与的电视剧只有1部能够跻身这400多部优质剧目之列。有2部及以上进入前20名的编剧占21%、导演占27%、制作公司占26%。

  反特/谍战类题材表现突出

  社会伦理、都市生活、近代传奇和言情剧是我国近年来电视剧的主播题材,2009年反特/谍战类题材脱颖而出,取代言情剧成为第四大类。

  18:00-24:00时段,每年的题材播出冠军都不尽相同,2007年言情剧占据11.1%,2008年增长为14.2%,蝉联播出第1名,2009年则缩减为8.8%。社会伦理题材逐年递增,从2007年的8.7%到2008年的10.1%激增为2009年的13%,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力军。同样增长突出的还有近代传奇题材,2009年播出比重突破10%,已然成为播出新贵。反特/谍战剧在诸多献礼剧中比较特殊,既契合主旋律要求,又融合了悬疑、智斗、阴谋、解密、爱恨情仇等各类好看的元素,易做到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因此成为许多制播方的首选,其播出比重也逐年攀升,2007年仅占3.7%,2009年已升至9.4%。2009年增幅显著的题材还包括军事斗争(5.2%)、青春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等。

  从收视效果看,播出量大的题材出现热门剧的机率也高。2009年晚间18:00-24:00时段80个地区获得收视率前10名的电视剧共400余部,社会伦理最受青睐,入选比例达到14.3%;其次是近代传奇题材为13%,都市生活题材为11.8%,反特/谍战题材为9.1%,言情剧为7.9%,和其各自的播出比重相差无几。

  国产热点剧目:阳刚与柔情并重

  卫视在2009年晚间时段共不重复播出950多部电视剧。其中,《暖春》、《我的丑娘》、《潜伏》、《生死谍恋》、《红日》、《胭脂雪》、《十三省》和《夜奔》等在10个及以上频道播出。从收视效果看,中央台一套和中央台八套的剧表现抢眼。进入各地前10名的频次以《走西口》最高,在62个城市入围;其次是《密战》、《我的兄弟叫顺溜》、《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湖南卫视独播的《一起来看流星雨》在21个城市进入前10名,自制偶像剧魅力不可小觑。

  80城市的地面频道2009年晚间时段共不重复播出2800多部新老剧目。和卫视播出类型不同,地面热点剧目多为与女性有关、与情感有关的题材。《奶娘》、《北方有佳人》、《宁为女人》、《黑玫瑰》、《妈妈为我嫁》、《我的丑娘》、《母仪天下》、《小姨多鹤》都是以女性为主角从不同角度、题材讲述各类悲欢故事。而《潜伏》、《勇者无敌》以及社会伦理剧《错爱第二部》、《天伦劫》和《情之债》等也较受欢迎。

  按播出频道数统计,2009年晚间被多个频道热播的剧目题材分布相对集中,以反特/谍战、军事题材和社会伦理剧为主。反特/谍战剧《潜伏》、《生死谍恋》、《勇者无敌》、《秘密列车》分别在135、78、73和66个频道播出;军事斗争剧《十三省》和《狙击手》、军旅生活剧《高地》分别在88、72、74个频道播出;社会伦理剧《我的丑娘》、《我是一棵小草》、《错爱第二部》、《柳叶刀》分别在72、68、65、64个频道播出。言情剧《纸醉金迷》、悬疑剧《血色迷雾》也都在60个以上频道播出。

  引进剧分析:都市生活剧大放光彩

  在国家政策的限制下,内地剧在晚间黄金时段占据主流,并随着质量的提升,得到市场更多承认,播出比重逐年攀升,晚间18:00-24:00时段,在80个城市,2007年占总量的82.9%;2008年达到84.6%;2009年达88.9%,引进剧的比重逐步缩小。2009年共播出了16个产地的引进剧,较之2008年少了两个产地,香港、韩国和台湾剧占据引进剧总量的88%,但各自在所有剧总量中的比重较2008年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美国、印度、日本等地的电视剧数量也出现了萎缩(图二)。

  在晚间时段播出的引进剧中,2008年以言情题材为主,2009年则是都市生活剧大放光彩。

  从具体剧目播出渠道来看,中央台八套的海外剧场和湖南卫视的金鹰独播剧场称得上个中翘楚,包揽了2009年22:00-24:00时段引进剧收视率前10名。韩剧在其中担当了重要角色,中央台八套播出的韩剧《可爱的你》系列长播不厌连年上榜,湖南卫视独播的韩剧《传闻中的七公主》总排名第二。其他地区的电视剧中,湖南卫视播出的台湾电视剧收视也相对突出。

  编排与竞争特点:多重组合、四面出击

  电视剧不仅仅是节目,更是可支配可运作的资源。省级卫视对电视剧资源运作的力度最大,独播与联合、轮播与套播,多重组合、四面出击,成为编排竞争的代表。

  从竞争手法上,2009年省卫视有两点运作值得关注:一是加大4家上星联播的力度,既可以减低购剧成本又能不放过热门剧目。2009年晚间19:30-26:00时段首轮4家同步播出的电视剧达到近50部,有25个省级卫视参与播出。其中,重庆卫视播出了16部,安徽、辽宁、云南、重庆卫视均播出15部,山东、河北、黑龙江、江西和四川卫视也都播出了10部及以上。由于晚间档紧张,部分剧目全部被安排在白天或深夜播出,例如四川、山西、重庆和深圳同播的《亲爱的别哭》;部分卫视将电视剧安排在白天播出,例如江苏、安徽、福建三家同播《中国媳妇第五部-媳妇的眼泪》时均在晚间黄金时段,而重庆卫视则进行全天播出。

  二是越来越多的强势频道用独播剧来加大对优质资源的垄断、提升品牌形象、维系观众忠实。2009年晚间,湖南、江苏、北京、天津、安徽、上海东方等卫视均对部分重点电视剧实行了独播。例如,湖南卫视的金鹰独播剧场要么独播海外剧,要么独播自制剧,例如《丑女无敌》系列、《一起来看流星雨》等;江苏、北京和安徽卫视加大了独播力度,江苏卫视的《人活一张脸》、《身份的证明》,北京卫视的《嫁衣》、《故梦》、《美丽的事》,安徽卫视的《锁清秋》、《牌坊下的女人》、《娘家的故事》(上下部),上海东方卫视的《蜗居》、《加油优雅》、《加油网球王子》等等,突出了频道品牌特征。

  在编排手段上,2009年省卫视对大热剧目的播出编排以获得最大收视价值为准。不少省级卫视频道的剧目编排趋于极致化、灵活化和短期化。概括起来,尤以以下手法最为流行:

  一是速播。顾名思义,频道获得某部热剧之后,会在本频道“不舍昼夜”高速播出,抢占先机。例如,江西卫视对《我的兄弟叫顺溜》、《闯关东中篇》、《我是老板》等剧均以每日6-7集速度抢播。

  二是轮播。多轮次反复播出,以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通常是第一轮全天快速播毕,当日或次日第二轮紧随,以求在保鲜期内用足资源使用率。例如江西卫视的《战北平》、《东方红1949》;山东卫视的《天字一号》;四川卫视《中国兄弟连》;黑龙江卫视的《红日》;辽宁卫视的《乡村名流》、《错爱第二部》;河南卫视的《一颗颗眼泪都是爱》、《我的丑娘》等。

  三是套播。多轮交叉播出,晚间连播多集,次日黄金时段重播部分集,再播新集,循环往复,一轮轮相互套叠、互相推动,将剧播透、播熟。例如山东卫视《50玫瑰》11月25日22:52开播1-4集,次日19:37重播3-4集,当晚连续多集播出,次日晚又重播其中2集。相当于第一轮中含有两个小轮次套叠播出。

  四是插播。发现剧目收视率不佳时立刻从黄金时段挪至其他时段,或见缝插针,连续播完。

  五是跳播。为赶进度,故意省略某集,直接跳跃到下一集,确保整体收视。例如,浙江卫视7月27日与其他3家卫视同播《狼烟北平》时,舍弃前3集,直接从第4集播起。

  六是勾播。系列剧前后勾连播出,相互呼应,以形成稳定的观众流。例如,天津卫视运作《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但相对于2008年,2009年这种手法运用较少。

  七是凑播。通常是在等待4家或两三家上星联播剧目时,为凑档期而临时播出某部电视剧的部分集数,等到心仪剧目到期立刻撤掉。例如,黑龙江卫视在《密战》播出前重播8集《乡村名流》。也有不少卫视根据收视率而随时灵活调整剧目,一旦发现新剧收视不佳,即立刻改换其他剧目。

  综上所述,2009年的电视剧市场在庄严肃穆中自有其独特格局,在将反特/谍战、军事斗争等题材做到了某种极致并推出了《潜伏》、《我的兄弟叫顺溜》等口碑与收视俱佳剧目的同时,都市生活、社会伦理和言情等传统热播题材依然活跃,使得电视剧市场风生水起。而竞争驱动的编排技巧和资源运作也更加灵活多变。

  年度热点事件:

  热点一:《团》剧混战促使媒体自我反思。

  2009年上半年,一部《我的团长我的团》搅乱了电视市场的一池深水,并引爆了一场口水大战。其实,抢播、乱播在我国电视台早已屡见不鲜,这也是频道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之举。卫视频道数量激增,市场高度重叠,优质内容资源匮乏,僧多粥少;而电视播出平台并没有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谁能获得好剧资源最大化所创造的收益就会赢得先机,为什么不抢播呢?然而,毕竟行有行规,而且社会影响力也需要考虑。这就迫使频道寻求另外的突破口,电视剧的竞争向纵深发展。

  热点二:对优质剧目精耕细作获得播出与收视市场双赢。

  《团》剧固然引发了混战,但其后在播出规范的同时也激发了营销推广升温,电视台开始对心仪的大制作剧加大商业化的包装运作,乃至借鉴电影的一些宣传手段,或首映礼、见面会,或与多种媒体整合互动、线上线下结合。《潜伏》的开播,将这一被动行为迅速推演为主动探求。随后,北京卫视播出55集长篇《闯关东中篇》,不仅在前一晚播出首播庆典,并且录制了特别节目《闯关东风云录》,在每天两集中间播出5分钟,再现与剧集相关的风云故事,如此二次开发,满足了观众更深一步了解相关知识的需求,增加了剧目的耐看性。当然,自制小节目目前来看尚属于个别行为,但请剧中主创人员参与台内其他自制栏目与剧目互动却已呈普及趋势。

  热点三:自制独播电视剧加强剧目资源控制。

  自制剧是2009年的一大热门名词。湖南卫视、上海东方卫视、天津卫视等已经连年播出自制剧,2009年,伴随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安徽卫视纷纷宣布翻拍或筹拍自己的偶像剧,自制剧热度更高。对于外购、联播剧而言,电视台自制独播剧可以加强版权运营,保证资源的独享性,创新、开掘广告资源,提升频道品牌力,还可以开发产业延伸产品,借助剧中资源进行产业链的延伸挖掘,获取多重利益。目前的一个趋势是,具有较强综艺节目实力的强势频道将旗下艺人资源(例如选秀优胜者)作为剧中主演,所拍剧目多为青春偶像剧。如此,既盘活了内部资源,也巧妙利用外部资源树立了自己的品牌。自制独播剧是频道扩张自制节目、差异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自制独播剧也具有高风险,所需要的条件比较苛刻,需要频道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并进行产业链的资源整合,能够消化独播所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对于绝大多数频道而言,外购剧更为适合。

  热点四:建国60周年相关题材集中播出。

  诸多庆祝60周年的电视剧大胆创新,在制作手法、情节设计、人物塑造等各方面均实现了许多新的突破,整体质量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人间正道是沧桑》、《潜伏》、《解放》等剧目的热播,充分表明主旋律性质的电视剧也能引领市场风潮,赋予了电视剧市场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当然,特定时期体裁的限制,也导致了内容趋同、类型集中现象的出现:截至10月中旬,反特/谍战剧约占三分之一,各类与军事、革命、斗争、战争相关的题材共占播出量的45%左右。此外,在大量类似题材集中播出期间,良莠不齐现象也比较突出。

  2009年,我国电视剧市场发生了诸多热点事件,看似分散,却有其内在联系,可以从中窥见我国的电视媒体在竞争过程中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虽然拼抢的力度更加凶猛,但更关注系统内的规则,并开始在政府制播分离的号召下寻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播出下游回溯到制作上游,以求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建立自身的品牌力。虽然这些电视剧市场方面的变化还谈不上“核”变,但依旧为电视产业化纵深挺进提供了有力的推动。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