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研究 >> 文章正文

从封闭的虚拟社区到开放的社会网络:SNS的视野与拓展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09-11-25 10:36:01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BBS等虚拟社区的影响有所减弱,而由SNS、即时通信、博客等应用构建的新兴社区的影响正在上升,这些新的应用也促进了人们的社会网络的形成与拓展。借鉴社会学的社会网络理论来研究这些新的应用及其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人们从传统虚拟社区向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网络的迁移,体现了网络使用者从社会归属需求向社会资本需求的升级,而印象管理、自我表达、情绪调节、社会交往、社会分享、社会参与等其他层面需求则与社会资本需求相辅相成。互联网上的社会网络对于个体的影响,目前主要在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是一对一的互动对个体的态度、行为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一些传统理论中得到解释),而这种一对一的影响还可能通过社会网络来传递,从而形成一种社会性影响;另一方面是社会网络的结构对个体所施加的影响,例如,社会网络中的权力关系的影响、社会网络中的"派系"的影响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兰在《2009年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作为第五单元点评人,对“新媒体与社会交往”部分的发言进行点评。

 关键词:

  SNS、虚拟社区、社会网络、社会资本

  在互联网的研究中,关于人与人的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研究的重点,而早期的研究,主要是两个研究视角,一是关于一对一的人际交往的研究,二是关于网络社区这样的多对多的互动的研究。然而,当互联网的应用形式越来越丰富时,人们在网络中的活动方式也在发生一些变化。面对SNS等新兴社区,传统的社区研究的方法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将社会学中比较成熟的社会网络的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引入到互联网的新兴应用的研究中,不仅有助于视野的拓展,也有助于一些新的研究方法的引入。

  一、从封闭的虚拟社区到开放的社会网络

  人们进入网络,除了要获得信息的满足外,人际交往也是一个重要的使用诉求。在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社区是人们获得这种满足的一种重要手段。

  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滕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将人类群体分为两种类型,即社区和社会。社会是社会共同体,以目的、利益、契约以及距离为基础;社区则是生活共同体,以地域、意识、行为以及利益为特征。

  当互联网日益普及时,人们发现,互联网中也存在着社区。美国学者霍华德·瑞恩高德(Howard Rheingold)在1993年出版的著作《虚拟社区:电子疆域的家园》(The Virtual Community: Homestan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首次提出虚拟社区概念,而他是基于自己参加"全球电子链接"(Whole Earth 'Lectronic Link, 简称为WELL)这一"新闻组"的体验开始虚拟社区的研究的。WELL所代表的是互联网中第一代虚拟社区,是以当时的"新闻组"这样一种技术为平台基础。之后BBS成为最主要的社区平台。新闻组、BBS等可以视作是传统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依赖于网络这样一种虚拟空间,地域上的共同性已不成其主要特征,但是,意识、行为及利益的共同性仍然是虚拟社区的重要特点,传统虚拟社区的一个重点特征是社区有一个明显的边界,就像画地为牢的"圈"一样,社区的活动都在这个明确的"地界"内,加入某个社区,会有明显的行为标志,如在社区注册,而每个社区也有一个明确的名称。人们在这种社区的互动是通过一个个明确的话题来进行的。图1示意了这种社区的结构特征。

       

    图1:传统社区的"圈"式结构

  从形式上来说,这种社区的"圈"或边界是由社区的进入机制来决定的,而从本质上来说,这种边界是社区的核心维系点决定的,即社区成员共同的意识、行为以及利益。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博客、SNS网站、微博大PK:谁将获得网民的心?
传媒观察:2010年社交媒体6个发展趋势
网上“新工社”:上班族的第二个家
安徽卫视偶像剧《幸福一定强》软广告超千万
60家媒体进驻开心网 媒体瞄上网络社交圈
校内网更名人人网 转型大众SNS
SNS网站异军突起 门户搜索后互联网迎第三时代
传统媒体进入SNS 探索新运作模式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