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主持人 >> 文章正文

陈铎:老夫聊发少年狂 赞赏赵普张泉灵
作者:佚名     来源:今晚报     更新时间:2008-7-21 9:51:17

  近距离观察陈铎,发现他的头发是银白色的,浓密而呈波浪状,其中一绺很自然地耷在前额上,显得潇洒、飘逸。他的眼睛依旧充满热情,声音依旧浑厚而富磁性,从各种生理和心理特征看,他都不像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


陈铎

  他有一句“名言”:“我是六十岁的小伙子!”这绝非夸张自傲。他是新中国第一代电视人,在这块热土上辛勤耕耘了50个春秋。他的代表作是与虹云搭档主持的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和《话说运河》。60岁后,他仍像年轻人一样,“积极工作、积极生活、积极休息”,谱写着人生的华彩乐章。在他的爱子陈雷开办的“陈铎艺术工作室”,记者与陈铎进行了一次朋友式的交谈——

  永不生锈螺丝钉《话说长江》显身手

  记者:很久未见,却一直关注着您的艺术行踪。大约20年前,我们曾就《话说长江》、《话说

  运河》进行交谈;后来又多次在不同场合邂逅。1998年,我们曾一起亲历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虎年新春音乐会”的盛况,一起畅游维也纳和格拉茨。听说今年是您从事广播电视工作50周年,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电视人,您见证了中国电视50年的飞速发展。能谈谈您的一些难忘经历和感受吗?

  陈铎:是呀,我们是老朋友了!说起我进入广播电视系统,还真有一定的偶然性。上世纪50年代末,我在上海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央广播电视剧团,当时只是觉得好玩,没想到后来成了我毕生的事业。当时的社会环境提倡集体主义,反对个人奋斗;个人利益要无条件服从革命需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拧到哪里。这种观念牢牢铭刻在头脑中,融化在血液里。

  在剧团,我参加主演了中国首部电视剧《新的一代》。当时的“电视剧”都是直播,像在舞台上演话剧,锻炼和积累了我直播的能力和经验。不久音响组缺人了,团长让我兼职搞音响,模仿鸡叫狗叫猫叫、收音机火车轮船动静。几年下来,录制了大量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效音响资料。因为我喜欢音乐,又主动要求兼任音乐编辑,自己选音乐、配音响、配唱,形成“一条龙”生产。我甚至设想将外景拍摄下来与人物表演叠化在一起……总之,当时有许多大胆想像和发挥,觉得电视有无限广阔的施展空间。

  记者:这也说明您不但有工作热情而且多才多艺。您完全可以自编自导自演一部作品!

  陈铎:当年曾有人这样劝过我。我说是可以,但不能那么做。如果所有的活儿你一人包了,别人干吗去?岂不成了孤家寡人?地球离了谁都会转,何况是一项工作!

  记者:您是怎样被发现解说方面的才能,成为《话说长江》主持人的呢?

  陈铎:一天中午,电视专题片《丝绸之路》的编导来剧团找我(我当时是团里的业务秘书),想请两位演员担任《丝绸之路》的解说。聊天中,他发现我声音条件不错,问我是否干过解说,我笑了,告诉他我在电台播讲过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他一听,当即把解说词给了我。我录的那集叫《楼兰之梦》,录完,他们称赞我的解说风格清新,富有感情色彩。还有人认为我的出现打破了央视男主持由赵忠祥“独霸一方”的局面。

  不久《话说长江》的编导戴维宇邀我做主持人,也是因为看了我解说的《丝绸之路》。当时我还不知何谓“主持人”,戴维宇告诉我,主持人就是“出画面兼解说”。而我和虹云的双人联播据说也是开创性的,甚至影响了后来“新闻联播”的主持方式。

  长江后浪推前浪赞赏赵普张泉灵

  记者:您的主持风格不仅具有当时那个时代的特征,而且以鲜明的个人风格赢得了观众喜爱。庄重、大方、亲切、热情,特别是您儒雅而潇洒的学者风度,是别人很难模仿的。随着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主持人队伍不断壮大,人才济济。您觉得与电视初创时期相比,当今的主持人综合素质如何,是否“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陈铎:说实话,我很羡慕当今的主持人,他们赶上了好时候。现在是中国电视发展的黄金时期,频道多,专栏多,技术手段先进,思想观念开放,想像和创造的空间开阔,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这是我们那个时代完全不可比拟的。这次汶川大地震的直播,就充分显示了主持人平时积累的深度、厚度。谁是全身心投入,谁的功夫更扎实,一比就比出来了。

  例如张泉灵,刚从珠峰奥运火炬传递直播现场下来,未及休整,就主动请缨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不怕危险,不畏艰苦,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出色完成了新闻报道任务。什么是素质?这就是最大的素质。还有赵普在荧屏前情不自禁落泪,这在过去是不允许的,必须竭力克制的。但在这么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当全民的情感都集中在主持人身上时,谁又能置之度外、冷静客观、不动声色呢?所以观众对他的落泪不但没有指责,更多的是理解和赞赏。做为一个老电视人,我为他们的表现深感欣慰和自豪,还曾冲动地拿起电话想建议台里为他们庆功。不能说他们是跟我们学的,但至少可以说,他们继承了老一代电视人的优良传统。当然他们也有不足,有时话接不上了,画面切换不准了,出现了所谓的“哈欠门”一类技术故障。

  电视是一种综合艺术,大团队集体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会影响全局。所以不要埋怨观众挑剔,挑剔其实也是一种爱护,会成为我们加强责任意识,避免出错的动力。

  人生六十新起点老夫聊发少年狂

  记者:我听说您有一句豪言壮语:“我是六十岁的小伙子”,也知道您在淡出央视荧屏后,成立了一个“陈铎艺术工作室”,继续为电视事业默默耕耘着。去年以来,您又加盟天津台《艺品藏拍》,以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了这档节目的文化层次。您为什么能始终保持对事业的执着和激情呢?

  陈铎:今年3月我在希腊访问期间,在雅典的古奥林匹克体育场的起跑线上起跑并跑了一段距离。我在央视工作50年,自认为尚未到令人惨不忍睹的状态,所以还有热情、有能力,以此作为我事业的新起点,再干它五年、十年、十五年……我现在的关系仍在央视社教中心,只是退出了栏目制作,出镜率低了。我希望做些有深度、有创造性的工作,不喜欢包装炒作。

  关于“陈铎艺术工作室”,起因是有人打着我的旗号集资做节目。我想与其让他打还不如我自己打,正好我爱人退休,就由她注册了一个公司,名为“陈铎艺术工作室”。但她当了一辈子教师,不善经营;这样,我的儿子陈雷留学回国后,便接手经营,主要业务是策划组织大型文化活动和电视节目制作等。我自己的事也忙不完,除了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外,还兼任了许多社会职务,并被一些组织聘为“慈善大使”、“环保大使”、“友好大使”、“形象代表”等。去年,天津台邀我主持《艺品藏拍》,我想,全国电视是一家,该支持的就支持,不能含糊。通过录制《艺品藏拍》,我不仅对天津人有了更多认识和了解,对文物收藏也发生了兴趣。

  吃亏是福不计较一生潇洒快乐多

  记者:在我的印象里,您是一位儒雅的学者型的电视人,受传统观念和五六十年代“正统”教育影响较深,富有责任感和正义感,在社会转型期可能不太适应,也受到某些不公平待遇。对此,您觉得吃亏吗,心里有过牢骚和埋怨吗?

  陈铎:人们都认为电视主持人是“天之骄子”,社会的宠儿,我认为这是观众给我们戴上的一顶桂冠,自己不能真当回事,不能自己“娇”自己。当年国家主席刘少奇与掏粪工人时传祥都能平等相待,何况是我们!弄清自己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像李瑞环同志所说的,不越位、不添乱。

  你说的“不公平待遇”,是指我的住房和职称问题吧?我的正高职称搁置了很长时间才解决,主要是因为文艺和新闻两个系列相互扯皮的结果。住房问题,我从上海来京,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寸土地,只有单位分配的一间16平方米的小屋,住了很多年。外边的人不相信,问为什么?我说,没本事,不会张罗呗!说起来可笑也可悲。直到市场经济,我儿子花钱买了房,我才跟着沾光改善了居住条件。福利待遇方面的问题,我为别人争过,为自己却办不到。不是好面子,还是因为多年来所受的教育告诉我: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我没觉得吃亏,人常说,吃亏是福嘛!

  真正让我气愤的是,我的肖像经常被人利用做广告,我却告不倒他!有一家制药厂,它的药吃死了人,受害者家属看到广告上有我的肖像,就找上门来理论,才知我也是受害者。我将药厂告上法庭,居然败诉了!因为什么?里边有名堂!现在该药厂已破产,明显就是一帮骗子!还有一种德国的药品,也盗用我的名义,说得有鼻子有眼,什么“得了多少年前列腺,久治不愈,吃了这个药就好了。你看,我的精神状态多好!……”他妈的(“国骂”在他嘴里都显得文质彬彬的),我的精神状态好跟它有什么关系!很多诸如此类的违法行为,没时间也没精力与他们纠缠,除非我什么也不干了,那才真是得不偿失呢!

  记者:听说您有“三个快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您活得真是轻松洒脱!

  陈铎:我还为自己总结了三句话:积极工作、积极生活、积极休息。在日常生活中,我要求自己“能走时别站着,能站着别坐下,能坐下别躺着”,什么意思?积极面对人生,谨防消极惰性,手脚勤快,常动脑筋,才能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央视名嘴今日抵川 流泪主播赵普倍受关注
陈铎老当益壮:中国电视最长工龄的人
张泉灵:向世界报道 被誉为“灾区最美的记者”
央视主持人赵普桂林传圣火 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张泉灵:面对灾难,我也害怕崩溃过
上海电视节增加赈灾内容 张泉灵宁远等到场演讲
赵普:央视主播都做心理辅导
央视主播张泉灵:亲临灾区现场让我曾崩溃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
胡正荣 教授

政府应学会利用互联网
《法晚》总编 王林
夹住文人尾巴
为老百姓办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