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聚焦 >> 经济风云 >> 文章正文
特区不“特”港商见步行步  考虑产业转移
作者:佚名     来源:文汇报     更新时间:2007-3-23 9:50:42

  随着新税法颁行,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最后一项优惠政策将不复存在。一部分港资企业有意在两税合并后,将企业迁出深圳。有深圳人大代表和经济学者批评,港商不该抱着“见步行步”的心态,应更加积极主动应对五年过渡期后的市场变化。

  注重区域合作提升竞争力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深圳市多位高层近日在多个重要场合,表达了政府应对税制调整的决心和态度。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表示,深圳告别了“特殊政策”时代,应善用税制调整过渡期完成转型,进入“自造优势”的新发展时期。除李鸿忠外,深圳市政协主席李德成在深圳市两会的分组讨论会上,专门对深圳经济界委员谈及新税法:“统一税率后,对特区企业近期影响不会太大,但远期影响还是比较大。”此外,深圳市市长许宗衡21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新税法的颁行作了论述。

  深圳人大代表、经济学者谭刚认为,“特区不特”,是中国经济优惠政策逐渐减少的过程。深圳政府早已注重调整政策,主动出击推动产业转移,以应对“两税合一”的影响。如深圳大力扶持服务业,在金融业方面,出台一系列支持金融业、总部经济的政策;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深圳企业如华为、中兴走向世界。谭刚称,深圳应更加注重区域合作,通过区域整体竞争力,避免经济运行中的被边缘化的可能性。

  港商见步行步考虑产业转移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许多在深圳投资十多年的港资企业却缺少就地应变的考虑。信和电线(集团)有限公司主席陈永汉表示,许多港商仍然是“见步行步”,只希望“有碗饭吃、出粮准时”。不少企业坐等深圳市的过渡期政策出台,之后再咨询会计师,研究应对方法。但他承认,以深圳加工贸易企业协会为例,保守估计有多达40%港企在两税合并后会将生产线北移西扩。“深圳既然已经没有税收优惠,人工又不断上涨,而我们产品的价格却没有上涨,所以未来不得不进行产业转移。”他说。

  陈永汉的另一身份是深圳加工贸易企业协会会长,旗下三千多会员企业,有超过七成是港资企业。他表示,在深圳的加工贸易企业多是生产低端产品,如吹风机、电话机零件,无法自创品牌也无法提高售价,所以只好将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人工便宜的中部、西部地区,比如很多企业已经投资河源、福州等地。

  业界对策:子公司变独资公司

  深圳侨商国际联合会下属五百多家会员企业全都是港企。协会建议,制造业港资企业可以考虑将深圳子公司变更为中国的独资公司,更符合两边保税的独立性。该会常务副会长区绮文表示,将深圳子公司的投资实体变更为独资公司,可以改变过去垂直投资的关联,避免双重纳税。她指出:“过去港资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即使在香港、深圳都交税,但在深圳交的不是很多。但两税合并后,内外企交一样的税,就是一大笔,那么倒不如直接设立独资公司,享受国民待遇,可避免双重纳税。”

  同时,区绮文表示,因为过去内销、外销盈利差额达到17%,许多深圳外资企业只做进出口,不做内销。但两税合并之后,港企也可享受国民待遇,这些公司可以围绕自己产品拓展国内市场。但成功的关键还在于严格控制成本,故建议企业咨询专业会计师。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热点专题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