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青年记者 路在何方
作者:徐博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07-6-26 10:01:02

  说实话,我也不知该怎么形容这两年来的记者生活。虽然没有面临下岗,也没有吃不上饭,但在媒体工作的人都知道,身在其中的我们常常身不由己。有时,我倒挺羡慕那些小媒体里做事的同行,每天对付几篇稿子,编辑不会拿记者稿子“开涮”,即便动“刀子”也会手下留情,毕竟稿源不多,报纸总得靠稿子撑起来,总不能第二天开“天窗”吧。我想说的是,在南都这样的口碑不错的媒体里做记者,虽然收入可能高点,但对年轻记者来说,成长过程绝对不会一帆风顺,注定要磕磕绊绊。许多人心中都有个“结”:青年记者,路在何方?

  带着憧憬走进报社

  没有工作之前,我学了几年“准科班”新闻,实习经历还算丰富,先在一家教育媒体实习了小半年,发稿量甚至超过一些正式记者,得到的稿费也挺让自己满意。后来又跳到北京一家相当好的媒体实习,在这里才找到写好稿的成就感,顿时对记者这一行产生浓厚兴趣,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萌动一些念头:一定要进全国最好的媒体工作。虽然当时我并不知道全国最好的媒体到底是哪家或哪几家。

  找工作时,由于实习经历的足够丰富,我比较顺利地进了现在的媒体。虽然当时考试过程相当严格,刷掉的比例相当高,最后才听说,能进南都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是百里挑一筛选出来的。这又让自己对这份工作产生了好感,而且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并努力做好手头的事。

  2005年夏天,刚毕业的我,正式开始了在南都的记者工作。刚开始时,报社安排了一个月的培训,说是培训,其实就是让我们新员工之间相互熟悉一下,尽快融入这个集体中,我们又爬山又聚餐,每天都过得相当开心。我们私下开玩笑说,报社真会哄人的,这么快就把我们这帮新记者躁动的心给“俘获”了。

  培训结束后,根据报社安排,我们必须经历近一年的见习记者期,这一年的任务就是做街区新闻,说白了,就是走街串巷找蝇头小事。在没有弄清街区新闻定义的情况下,我甚至有些忘乎所以,不可一世地规划着自己的未来,每天走多少地方,每周完成多少稿子,每月能挣多少稿费……就这样,带着许多美好憧憬,我们这批新记者,一个一个地进入了报社的工作圈子。

  “跑街”磨掉了许多激情

  头一两个月,我们倒没有感觉什么不舒服,因为报社在这段时间里,每月给我们固定的工资,基本上够我们平时花的。但随着时间推移,许多新同事都有些不安起来,因为报社的这种安排,让我们顿时没了组织感,有时一两个星期都没人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加之报社没安排座位与电脑,新记者们只能做SOHO一族,每天有料就写写传给报社,没料就在家歇着。

  这种状态曾也让我很痛苦,我还专门为了这个问题跟领导反映过,但很会说话的领导总会不断给我们打气,安慰我们说:这是对新记者的考验,看看谁能熬得住!我也竖起耳朵认真听着,像是吃了颗定心丸一样,死心塌地地跑街。后来我才明白,报社之所以这样安排,完全是出于战略发展角度考虑的,因为在新闻竞争异常激烈的广州,真正做报纸的多都是外地人,对本地文化与习俗了解不深,做出的新闻也常常偏离“老广们”的口味。

  往小处说,我们的领导绝大多数都是广东省外的,而且几乎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来这边工作,做的新闻也相当有高度与深度,但惟独缺乏的就是本地化,与本地融合不够恰倒好处。理解了报社的这般用心,我们便认真地跑街,像是完成一项神圣使命一样,每天穿梭于广州的大街小巷,也真是在那段日子里,我才得以了解到纯正的广州风土人情,而这些对一个做本地新闻的记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虽然不断地在为自己打气,鼓励自己坚持下去,但经过几个月的折腾,自己还是有些妥协了。我感觉到自己已没了激情,做新闻的冲动都被冲淡了。因为自己写出的稿子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不高,每天都是那些家常琐事。这对一个怀有新闻理想进南都的年轻记者来说,是致命性的打击,不发现则已,一发现则全身崩溃,立马没了继续跑街的动力。所以,在报社每月固定的工资养活下,我也偷懒地过了两三月,天天盼着熬过这段痛苦、无聊的日子。

  犯“政治错误”的惨重代价

  老记者们都知道,要想做出些好稿,多挣些稿费,甚至想通过报道来“出名”,就必须期待着重大事件,然后挺身而出、一鸣惊人。然而对于我们新记者来说,最怕的就是这些重磅报道,每次遇上这些突发事件时,心里都有些抓狂,既想去现场锻炼一下、寻找刺激,又担心做不好被领导骂。

  就在这样的一次次担心之中,我做出了一些突发类的稿子,虽然前几次采访都很痛苦,到了现场不知如何驾驭,眼睁睁看着别人得心应手地采访一个又一个当事人。经过几个月的锻炼,新记者总算熬过了这段日子,遇到这类事件时也不会过于紧张,起码每次采访之前,心里都有了谱。

  2006年6月,我被调到时政组,报社将一条“大线”交给了我,这让我有些吃惊,毕竟高教在全报社来说,绝对是条新闻量很多的线。后来听同事说,这是报社对我们几个年轻记者的信任与考验,将重要任务交到我们手上,让我们用心将其跑好。由于刚从街区转到突发,又从突发转到时政,很少与官员打交道的我,不得不面对现实,每天跟着线上的大小官员转来转去。

  虽然自己也努力去经营一些稿件,但由于缺乏经验,在一次采访写作中,我还是犯了次严重的“政治错误”,将某省级官员的头衔写错,而且将多个领导的先后次序排错了。

  我在想,这个错误是许多年轻记者都会犯的,我既然犯了,就说明自己还很年轻,仍有许多要注意、要努力的地方。

  青年记者路在何方

  工作之初,我听说媒体这一行收入挺高,起码比一般工作高出一大截,月薪过万者大有人在。我在想,我是不是也有这个可能,两三年内攒足钱结婚买房。然后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工作两三年左右的年轻记者,常面临这样一个困境:下一步路在何方?

  之所以有这个疑问,主要是出于对这份职业的考虑,媒体是份很熬人的工作,需要从业者必须保持一贯的激情,否则将很快跟不上脚步,既而写稿变得不积极,收入也不断下滑。在媒体里,老记者收入往往没新记者高,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许多人做了几年记者后,就不自觉地产生疲态,随后会对这份工作产生疑问,诸如“我能干一辈子记者么”等等。

  在我身边,也有一些记者逐渐离开了报社,甚至离开了媒体行业,有的转行去做生意,有的转做领导,还有许多不知所踪。许多青年记者都会有这种顾虑,极少有人把记者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来做,即便你自己这么想这么规划,但也往往被现实击破,不得不面对各种现实情况。甚至有人说,媒体其实就是“青春活”,记者吃的都是“青春饭”,就像娱乐圈一样,年老色衰自然没了市场。

  而且,记者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跟踪最新的东西,稍不留神就会被落下脚步。但对于许多记者来说,他每天都在做着几乎同样的事情,今年情人节写的稿子,与去年、前年情人节写的稿子相差无几。这便让一些人产生厌倦感,不想重复着做同样的事情,也不想用几乎雷同的稿子来“欺骗”读者,即便读者不累,但自己写的都觉得累,自然不想如此重复下去。

  我们的媒体环境跟国外不同,我们这些青年记者所面临的烦恼也不一样,真正愿意一辈子都在第一线打拼的记者十分罕见,几乎每个人都在从事记者工作的同时,考虑着自己的下一步人生目标。然后,又迫于手头工作的压力,年轻记者们往往来不及冷静思考这些问题,时间长了,心中的忧虑愈积愈深,最后往往让许多人陷入困境。青年记者路在何方?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着答案,包括我自己。

  相关新闻
匈牙利著名揭黑女记者被打 记协要求政府调查
记者,别忘了时代的责任
李鬼现形 假节目总监行骗遇上真记者(图)
四摄影记者在动感亚洲新闻摄影比赛中获金奖
2006年全世界有100名记者殉职 一半死于伊拉克
中华工商时报原记者孟怀虎受贿罪被判刑12年
为防摊派发行再禁公务员在报社记者站兼职
中国的记者离体面有多远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魅力人物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