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主持人 >> 文章正文

白岩松的奥运口径
作者:陈一鸣     来源:南方周末     更新时间:2008-8-21 13:46:46

  8月18日,“刘翔退出比赛”牢牢占据着各个网站的头条。晚10点,刘翔退赛后首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今天刘翔遗憾地退出了赛场,然而,蹦床运动员何雯娜收获了中国奥运史上第150枚金牌。”这是最晚档节目“全景奥运”的主持人白岩松的开场白。在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里,白岩松不断地把话题拉回到刘翔身上。

  白岩松随后在几个场合发表评论,认为刘翔背负的压力太大,如果我们的田径也能有一个集团式的突破,那对于刘翔也是一种极大的减压。“其实那一瞬间,或许无论刘翔和我们,也都解脱了。”

  白岩松眼下正在北京奥运会转播中扮演角色,他是央视所有主持人中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每天下午4点到晚上10点半,他和宁辛负责串联CCTV-1套的赛事直播;紧跟着休息5分钟,再与欧阳夏丹一起主持《全景奥运》,梳理当天赛事。赛事持续16天,白岩松每天主持8小时,总共128小时,一点儿懒都偷不得。

  CCTV-1套,时间最长,这份责任有多重大,地球人都知道。“没有任何人跟我谈过‘口径’问题,而且直播没有任何延时。没有延时就意味着,现场任何事件屏幕上立刻就会看到。”南方周末记者没搭茬,白岩松再次强调:“掏心窝子说,真的没人和我谈过‘口径’问题。”

  8月6日上午8点11分,白岩松与姚明在北京故宫午门外进行火炬交接,白岩松跑第八棒,姚明第九棒。

  忘记宏大词汇,只为自己

  8月6日早晨北京传递奥运火炬,我和姚明的火炬交接地点离金水桥不远,我跑第八棒,姚明跑第九棒。交接火炬后我跟姚明拉了一下勾儿,因为我们有一个约定。

  我跟姚明说,我就怕小组赛里我们为了进前八,放弃3场死拼2场。如果这样就等于少看了3场好看的比赛,我们就成了“梦八队”了。奥运会前八名,中国已经进过两次了,为了再进一次前八而放弃比赛,我想观众也不会答应。篮球爱好者最郁闷的就是看了十分钟好球,然后主力全下,保存实力。姚明说他也是这么想的,全队也都有这个精气神,我们拉勾就是约定:超越比赛,享受奥运。

  我这种看法也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次奥运会男篮小组比赛的票比决赛票还贵,这说明观众就是冲着好看的比赛去的。如果我们的体育迷观念转变了,运动员的竞赛观念也应该随之转变。

  悉尼奥运会射击比赛之后,有位记者问王义夫,你为什么得了银牌?得银牌就要被质问,这种压力合适吗?确实,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一次次为金牌热泪盈眶。我无意嘲笑我们的过去,当时我们也没有错,因为我们什么都没有,就靠着那些金牌,让我们觉得自己还凑合,还行。现在值得我们自信的地方很多,就没有必要为金牌付出那么惨重的代价了吧?

  王义夫得了银牌之后,前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说,“这块银牌胜似金牌”,看重体育本身,淡化金牌意识,这就是竞赛观念的进步。我跟《全景奥运》团队沟通时就两句话——首先是5个关键词:人、故事、情感、戏剧化场面、细节;其次是以非常规的语言风格和方式关注主流的内容。

  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过去我们都是用语言告诉大家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常规。这次我们花7000元钱做了一个地球仪,目的就是关注体育不发达国家。比如,伊拉克第一个运动员参赛,他可能拿不到金牌,甚至拿不到名次,但这一刻是伊拉克全国的荣耀,我会拿出一面小小的五环旗,把地球仪转到伊拉克的方位,把旗插上去。再比如,非洲地区的选手体质很不适合游泳,如果非洲某国选手参加游泳比赛,我一定要找到这个国家把旗插上去。我们内部把这个环节称为“奥运地理”,地球仪就是非常规的方式,这个环节背后的理念就是超越胜负。

  我主持《全景奥运》时很松弛,我与大家一起享受,不再被某些具体的诱惑所控制。在演播室里试镜时,我下意识地把胳膊支到地球仪上了,大家都说这个肢体语言好。我一直用3个词:放松,享受,快乐。不能总是惦着问人家,我们这儿好不好?那儿好不好?我们还可以吧?

  某种事情,突然忘了自己也许是最对的,忘我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儿。悉尼奥运会时,孔令辉和老瓦决赛打到第五局,2∶2之后我紧张得在演播室呆不住了,捂着耳朵出去了。回到演播室,接着直播时我忍不住敲桌子,咣咣咣。你见过中央电视台直播时敲桌子吗?我就是要共振!事后谁也没说我不好,我想大家那个时候也都在敲桌子。

  这种紧张也是享受的一部分,而不是对金牌的患得患失。如果让我推荐看点,我建议一定要去看你喜欢的项目,不一定非看可以争夺金牌的。过去我们也许连规则都不懂,就因为有可能得金牌就去看某个比赛。现在中国人已经告别了靠金牌抚慰自信和自尊的时代,一定要学会把奥运会当礼物送给自己!忘记一切宏大的词汇,只为自己!

  千万别把奥运当做出名的机会,那是出丑的时刻

  我跟奥运会深层结缘已经15年了。1993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我准备了两个稿子,一个成功的,一个不成功的。萨马兰奇宣布成功城市时,我们都听错了,以为北京获得了成功。大家忙不迭地开啤酒,啤酒沫子喷了我一身,我当时就只有一套西装。大家说,你就带着啤酒沫子上去!

  我正准备上场,才发现获胜城市是悉尼。我只好脱下西装,穿着白衬衣上镜,读了为申办失败准备的稿子。第二天早上我再看自己的节目,忍不住号啕大哭。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我开始采访奥运人物;2000年我和宁辛两人全程直播了悉尼奥运会;2001年我在莫斯科,见证了北京申奥成功。在此之后,与奥组委相关的活动,奥运口号、吉祥物等等,都是我和杨澜合作主持的,直到主持《全景奥运》。

  我本人酷爱体育,在家几乎不看别的频道,只看CCTV-5。每个周末我都看足球,刘建宏、段暄我们一大帮子经常聚会。后半夜的比赛,稍微有点意外,他们就会接到我的短信,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我曾经创过广电部的跳远纪录,6米30,这个成绩在业余选手中已经相当不错了。前不久这个纪录才被打破,一打听才知道,破我纪录的那位是体大毕业的人。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运动,尤其喜欢游泳、踢足球。去年9月26日,我们一帮人踢球,我骨折之后住进北医三院,做了手术。我离开那张病床,中国女足队员马晓旭接着住进去了。开个玩笑,我不是专业运动员,但受的伤是专业的。

  这次奥运会报道,早在3年前我就和体育中心一起开会了。主持的问题,去年就基本上定下来了。今年1月份,我向副台长孙玉胜、体育中心主任江和平汇报了《全景奥运》的节目构想,本来设想5月份开始磨合,大地震来了。那段时间体育中心从来没主动找过我,他们自己的报道准备工作也很低调。7月28日我才正式到体育中心工作。

  假如我这次直播表现不好,时间匆忙不能成为借口。对我个人而言,体育不是几个月的准备,而是十几年的准备与积累。地震前我给体育中心现场记者做培训时讲过,我们出镜的记者和主持人,千万别把奥运会当做出名的机会,那是出丑的时刻。

  为什么不要总想着出名?现在不像8年前,就一个频道播奥运会,从头到尾都是白岩松和宁辛。现在9个频道转播奥运,观众分流很大。其次,观众的竞赛观念在变,他会挑自己喜欢的看,不喜欢看的你能拿金牌人家也不一定看。第三,金牌覆盖太快。

  为什么是出丑的时刻?现在是网络时代,你的一个经典错误,尤其是态度上的错误,将会被迅速传播并无限放大。

  真正的压力是,你对体育的理解有没有自信。跑口的现场记者不可避免地要放大竞技本身。演播室恰恰不必再那么做了。不同岗位有不同的语言,这样的报道才是立体的。节目开播之前我问欧阳夏丹,现在不紧张了吧?懂得人的情感就够了,不必总记得打了多少环,跑了多少秒,跳了多少米。宁辛见了我就说,我们不用磨合了。在悉尼奥运会上我跟宁辛说,别把我当嘉宾或主持,就把我当观众。那次下来我们达成了默契,我们要展现的是参赛选手和观众,是人,而不是竞赛技术。

  社会“脱敏”中国真的像个大国了

  我从来没觉得我仅仅是一个电视人。只有动笔的才是知识分子吗?传统的笔和现代的笔,只是传播方式不同而已。我就是新闻人,就是知识分子,就要有所担当。

  尤其做评论节目之后,就更必须如此了。如果只说大家爱听的和好听的,那就是犯罪。给报纸写稿子可以有笔名,电视没办法,挨骂都是次要的,我必须表达我的真实看法。现在一加一可以等于四,还有很多人点头称是,你能就此保持沉默吗?

  假如国外把这次奥运会CCTV的语态当做中国的某种风向标,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央视有这种准备,SARS、大地震,央视早就在世界的关注之中。

  媒体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互动过程。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脱敏”的过程,是一个使“非常事件”淡化为日常事件的过程。

  这几年,我在国外遭遇了很多次示威。开始我也很敏感,后来习惯了,再遇到此类事件就觉得,中国真的像个大国了——只有大国才会在国外遇到示威,示威是正常的。这就是我个人的“脱敏”过程。

  我们曾经很紧张的某些事情,发现披露出来得到的全是正反馈。比如瓮安事件,我认为它在新闻史上的意义甚至不亚于大地震。

  奥运会也是这个道理,它的报道是中国新闻进程的一部分。一两万注册记者,一两万非注册记者,我在节目中还专门做了一期关于记者的报道,名叫“显微镜下的中国”。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我们有优点,也有缺点。我的原话是:“不必粉饰太平,往往用第二个错误掩盖第一个错误时,第二个错误才是真正的错误。”

  我这几年常跟我的朋友念叨,我的义务有三条,第一,捍卫常识;第二,建立理性;第三,寻找信仰。注意,信仰不仅仅指宗教。

  我曾经问副台长孙玉胜,我们的报道理念是什么?孙台长说,人文理念,关注人的需求,放大人文的东西。这就是巨大的进步。归根到底,奥运会是人的故事。希望这是最后一次金牌狂欢。奥运会之后我要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奥运会结束,新新中国开始!》。你记得欧文斯的纪录吗?你记得乔依娜跑多少秒吗?不会的!你会记得乔依娜撞线的美丽瞬间,会记得阿里颤巍巍点燃火炬的样子。我想,这次奥运会报道,我们得到的一定是正反馈,门开了就不会再关上,对此我很乐观。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白岩松:希望新闻改革速度可以更快
央视“名嘴”白岩松:提前开始的挽留
白岩松:我们能不能不只看金牌第一
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谈北京奥运报道
新华网副总裁白林:新媒体大放异彩 报奥运书写华章
白岩松:请读好刘翔的背影
央视奥运解说名嘴:激情搞笑都可乐 刻薄最伤人
白岩松:传奇就是纪念碑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新世纪周刊》
总编刘丰

有选择的信息才有价值
凤凰新媒体 CEO 刘爽
视频网站版权混乱
通用电气(GE)中国
公关传播总监 李国威

通用电气(GE)如何打好奥运宣传战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