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领袖访谈 >> 学者访谈 >> 文章正文
闵大洪:网络3关键词引起网民激辩
作者:闵大洪     来源:互联网实验室|     更新时间:2006-12-28 12:04:19

  三个关键词引起网民激辩、社会关注

  Web2.0带来的是互联网个人信息节点呈爆炸态增长;个人制作、发布信息轻而易举;传播的内容更加五花八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越来越多;传播采用的P2P等技术打破了以往中心传播的模式,由此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以下三个关键词,便集中反映了年内网络传播的突出状况。

  网络暴民由2月的“踩猫事件”、3月的“韩白论战”、4月的“铜须事件”而产生的一个词汇,一时间国内外媒体纷纷在报道、解读这些事件时加以使用,如4月17日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标题即为《网络暴民》。在“踩猫”、“铜须”等事件中,网民还通常采用“网络通缉令”的方法把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面目揭露出来,形成了巨大的威慑力。有关互联网为恶为善的讨论一时间也达到白热化程度。

  恶搞2月,胡戈创作的视频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对著名导演陈凯歌导演的影片《无极》进行讽刺挖苦,在表现形式上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实际上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图片、音频、视频的二度创作并形成“恶搞”的效果胡戈并非第一人,但《馒头》在今年网络传播中造成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然而,“恶搞”的对象后来发展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最典型的事例是4月中央电视台举办青年歌手大赛前,有人用《闪闪的红星》等影片为素材进行“恶搞”,在社会上招致强烈的批评,并引发对“恶搞”进行治理的讨论。

  博客实名制10月,有媒体报道,信息产业部已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下属的博客研究组开展博客实名制的研究,有媒体更明确称“中国互联网协会证实,博客推行实名制已成定局”(《华夏时报》,2006年10月20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站亦刊发了10月13日博客研究组就实名制展开讨论的议题,包括实名制管理的适用范围;各方的权力和义务;登记身份信息的内容;登记真实、准确身份信息的保障措施;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实施的时间安排等。这一消息立刻引起网上热烈的讨论。从博客服务商(BSP)和博客的反应来看,持反对、质疑的声浪甚高。

  伴随Web2.0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新变化,政府面临着“如何管理”的难题,网站面临着“如何赢利”的压力,网民面临着“如何表达”的选择。总之,三者间的关系必然随着互联网的新发展而进一步调适。而业界关注的“博客第一案”和“博客告博客案”已先后于8月2日、9月11日宣判,为今后博客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案例。

  科研和奖励再现网媒光彩

  活跃的科研与学术活动在学术著作出版方面,有秦州的《网络“客”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5月出版);王军编著的《网络传播法律问题》(群众出版社6月出版)【补遗:钟瑛的《网络传播伦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张久珍的《网络信息传播的自律机制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这两本书在我2005年的年终专稿中遗漏,现补上。王军、钟瑛、张久珍三人的著作填补了网络传播法律、伦理及自律机制领域研究的空白】。荆楚网于5月出版了《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对话》(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宁波网于6月出版了《一网情深——中国宁波网五年的网络新闻探索与实践》(宁波出版社),这是两家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传播实务经验的总结与梳理。国际在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年内确定选题并组织一批年轻的编辑,集体创作的《中国互联网再认识》一书,也已经结稿交付出版。

  著名博客顺风(本名吴波)和吴昕于8月出版了《顺风博客新论——互联网2.0新思维》(东南大学出版社),这是继2002年方兴东、王俊秀的著作《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以来,国内第二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研究博客与web2.0的专著。11月,由美国LEA出版的《WebcastingWorldwide:BusinessModelsofanEmergingGlobalMedium》(BowlingGreenStateUniversily的LuisaS.Ha教授任主编)问世,这是由13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同完成的一本关于互联网音视频传播的著作,其中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学者所撰写的章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关中国接入互联网的史实考证工作也有所进展,当年参与的中国方面人员及德国波茨坦大学的维纳·措恩(WernerZorn)教授及其博士生李南君,年内先后发表文章,对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CN域名注册、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等关键事件进行了有意义的回顾和考证。

  在专题报告方面,有影响的主要是2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Web2.0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和9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

  在连续出版物方面,中国互联网协会和CNNIC共同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06)》10月出版(人民邮电出版社),这是自2003年以来出版的第四卷年度报告。

  在学术专业期刊方面,由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网络传播学评论》创刊号于12月正式出版。该大型专业刊物主要刊登与中国互联网传播、新媒体传播及其它计算机中介传播领域有关的高水平学术性论文。

  在学术会议方面,有代表性的是香港浸会大学媒体与传播研究中心与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CMCRC)主办的国际研讨会,于12月15日至17日在香港举行。主题为“数码传播与社会转型:中华社会及其它地区之经验”。媒体的数码化和全球化进程,以及信息和娱乐在网络空间全天候强力传播,为媒介从业人员提供了动态和充满挑战的工作环境并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议题和媒介研究的国际化方向,这次研讨会为学者们从跨学科和多元文化的角度加以思考,进行对话,展示研究成果并增进学科知识的创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其影响、作用,使得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内的研究活动更加活跃,与国际的交流也更加频繁。因此,国内对互联网的研究做到“研究本土化,成果国际化”,应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建立对优秀网络新闻的鼓励机制中国新闻奖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是经中宣部批准设立的全国性常设新闻奖。从2006年第16届起,首次将网络媒体的优秀新闻作品纳入中国新闻奖的评奖范围。本次网络新闻参评资格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由新闻单位设立的具有登载新闻业务资质的新闻网站(不含网络版、电子版)登载的新闻作品。奖项共分三类:①网络新闻评论;②网络新闻专题;③网络新闻专栏。参评作品共件。经过初评、定评,共有13件作品获奖,其中获一等奖3件:新闻评论《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人民网)、新闻专题《网民感动总理总理感动网民——总理记者招待会网上答问》(新华网)、新闻名专栏“焦点网谈”(河南大河网)。这次评奖具有以下意义:①网络媒体已成为我国重要传媒形态的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②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及成绩得到肯定;③对网络媒体多出人才、多出精品起到激励作用。此事也反映,自2000年以来,网络媒体快速的发展及其与日俱增的社会影响力,网络新闻纳入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也是水到渠成。

  为鼓励网站建设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栏目(频道),更好地为广大网民服务,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在总结2005年首届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再次举办“2006年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评选活动。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新闻网站,形成若干个与我国地位相称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综合型网络媒体集团,争取其中一到两家重点新闻网站进入世界前列;要拓展即时通信、博客、播客、聚合新闻服务等业务领域,实现多渠道、全方位新闻信息发布的技术调整和业务整合,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和业务保障能力;要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IP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丰富内容,创立品牌,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完善地方互联网新闻事业发展格局。

  岁末回眸,2006中国互联网沿着《规划》所设计的道路一路前行,其激情尤在,但经过了十几年的风雨洗礼,这一年更多地折射出了理性和规范的光辉。

  (作者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新闻
闵大洪:不断开拓创新 打造品牌栏目
闵大洪:技术发展内容革新 新视频时代来临
闵大洪:2006年中国网络媒体大盘点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热点专题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