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从“解说门”看媒体在灾害报道方式上的利弊
作者:魏文彪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更新时间:2007-7-23 10:23:17

  近日,央视名嘴海霞在其主播的关于淮河洪涝灾害的专题节目中,形容受灾群众“带着过年的心情”,陷入“解说门”。随后,这一言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各大网站的BBS上出现了众多言辞激昂的帖子,声讨海霞,指责她在主持节目时,伤害了安徽王家坝灾区人民的感情(7月19日《成都晚报》)。

  形容受灾群众“带着过年的心情”,表面上看只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一个偶然失误,但在笔者看来,这正是媒体“报喜不报忧”的报道方式使然。试想,如果节目制作者与主持人不是先入为主地定下灾民“生活幸福”的基调,而是就其所见所闻如实报道,那么会出现如此荒唐的“口误”吗?

  现在,发生灾难性事件后,“报喜不报忧”是一些媒体的惯常做法。比如,有的媒体在报道灾难性事件时,首先强调的是当地各级领导如何“高度重视”,如何雷厉风行地处置相关事务,如何将关怀带给受灾群众,而对于受灾群众,则突出强调他们得到了妥善安置,衣食无忧。尽管这样的报道方式起到了一定的正面引导作用,但也由此造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后果,那就是可能会遮蔽受灾地区所存在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从某种程度上说,“报喜不报忧”的灾难报道方式,是一种以官为本的新闻报道方式,是以遮蔽、淡化受灾群众的实际情况为代价,为少数官员个人脸上涂脂抹粉。对于天灾,正面报道可以避免将领导的处置不力甚至失策暴露于天下;对于人祸,则可通过对领导灾难发生后处置有力的强调,淡化人们对于其在事故隐患消除上不力的质疑,减免有关方面与上级对其责任的追究。显然,这种报道方式既有违新闻真实性原则,也助长了弄虚作假的工作作风,实则于百姓福祉有害无益。

  事实上,对于受灾地区与受灾群众的报道,应当强化以民为本的报道方式。适当减少官员活动报道,多反映受灾群众的真实情况,因为这些更是全国人民最为关注的;在报道受灾群众过程中,多报道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因为这有利于灾民所遇难题的解决,有利于他们处境的改善,更能让他们得到更实在的温暖与关怀。而且,强化以民为本的报道方式也是对于新闻事业宗旨的还原,有利于新闻报道更好发挥反映民众心声,帮助民众解决问题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央视女主播的“口误”不应仅是谴责,更应反思其背后以官为本报道方式的弊害,并以此使以民为本的报道方式得到强化。(魏文彪)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魅力人物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