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中国心理学界发布关于地震救灾媒体报道的倡议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08-5-23 8:58:43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给灾区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身心创伤。5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北川灾区时做出重要指示,要为受灾民众做好心理辅导。

  为对灾区人民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中国心理学会特成立中国心理学界危机及灾难心理救援项目组,开展各项心理援助工作。

  今天,中国心理学界危机及灾难心理救援项目组联合人民网向采访和报道汶川大地震的各地媒体发出倡议。

  中国心理学界危机及灾难心理救援项目组给媒体的建议

  对儿童的采访:

  1、不建议采访此次受灾的儿童青少年,特别是伤残的儿童青少年;

  2、如果要采访儿童,需监护人及本人同意;

  3、如果必要的话建议文字采访,即使同意电视采访,应用马赛克遮住面部;

  4、采访前应说明采访材料会用于什么地方,怎样用;

  5、对同一个儿童采访不宜太多,一次即可,不能重复采访(如果已经有媒体采访过了,其它媒体就不能再采访);

  6、保护儿童的心灵,否则容易因重复创伤经历而没有得到心理干预,而再次创伤;

  对专家与幸存者的采访:

  1.与专家建立热诚友善的关系,事先一起讨论要访问的目的和目标;

  2.要让专家成为新闻的来源;

  3.请专家给报道者一些数据,让他们可以阅读或者引用;

  4.每次访问的焦点集中在一或两个主要的点上,反复重复;

  5.进行访问时要依据确实的数据或证据;

  6.对受害者的信息要保密;

  7.和组织的代表与联络人联系,统一安排信息发布;

  8.找灾后创伤救援和治疗的专家访问;

  9.保护幸存者,采访过程要让他自己能够控制采访内容和时间;

  10、避免重复多次采访某个人,避免因重复创伤经历而造成被访问者对创伤的记忆更加清晰,这可能使被访问者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宣传的主题:正面,积极,希望

  1.在创伤情境下人类行为的传奇与事实;

  2.经历灾难之后,成人、青少年与儿童的反应:正常化和必要时进一步求助的途径;

  3.个人或家庭之心理治疗转介机制;

  4.重建社会支持系统;

  5.反映特殊团体的需求,例如老年人,孩子与残障者;

  6.在危机时期,身为救援者,协助者或照护者,对自身反应的了解与处理;

  在对被访问者提问时注意:

  1、提出正向问题:例如你是怎么在废墟下坚持下来的?

  2、不提被访问者可能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3、不要追问令被访问者痛苦的细节,例如失去孩子的父母在地震瞬间逃生的具体情况;

  提倡:有序,理性,科学报道

  中国心理学界危机及灾难心理救援项目组(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人民网

  2008、5、21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电视浙军打造抗震电视剧  《里氏8.0》7月开拍
危急时刻,成都媒体扶稳“震荡”的家园!
警惕灾难腔和灾难脸人为制造煽情与泪水疲劳
地震灾难影视:不能一哄而上需要沉淀
eBay首次承认在华合作失败
要警惕谣风重起
《汶川168小时》极速记录抗震救灾
长影专题片《决战汶川》即将与观众见面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