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经营 >> 发行 >> 文章正文
按需出版图书印量跟着市场走
作者:洪玉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更新时间:2007-11-9 15:04:24

  大量没有售出的图书堆积在库房,而读者需要的小众化图书却在图书市场遍寻不见,这是传统印刷出版形势下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数字化印刷的按需出版让这种现象彻底改观。

  应需而生的按需出版

  所谓按需出版,是指根据市场的确切需求量,组织图书的编辑、印制、发送等图书出版、发行、销售的全流程出版方式。它是通过信息处理技术、数字印刷系统和网络出版系统,重新组合出版流程中的编辑、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图书出版的全新出版方式,英文简称“BOD”,即“BookOnDemand”,这种全新方式以电子化库存代替图书的实物库存,既可以从一册起印,也可以较大批量印刷发行,还可以实现远程数据传输,从而避免了以前的实物存放所带来的麻烦,节约了纸张、时间、经费和空间,降低了成本,特别适合于断版图书、短版图书和具有较强个性化特点图书的出版发行。

  对同一内容的图书,可以用不同形式出版(包括版式、封面、装订甚至内容取舍),充分满足个性化需要。按需出版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起来的最新出版方式。

  目前我国每年出版图书10余万种,其中又有55%左右的图书出版后很快退出流通领域,成为新的积压产品,既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经费、材料和人力,又占用了大量空间堆放积压产品。每年图书生产领域的积压浪费就占了300亿元人民币以上。另一方面读者需要的部分图书由于版权使用期限的限制而在图书市场遍寻不见,另外一些非常有专业价值而需求量又比较少的文献、学术著作,由于达不到传统书目的印刷数量而难以出版,这些都造成知识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大量流失。

  例如,作为国家专利文献的法定出版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累计出版的专利文献已达180万件,相当于8万多种一般图书,现在每年新增专利申请30多万件,相当于1万多种一般图书。但平均每种文献的需求量只有几份到200份。而传统的出版方式,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和存储图书,如果需求不足,会造成很大浪费。

  2004年4月16日,知识产权出版社在我国率先启动“按需出版工程”——断版、绝版图书的再制作及短版图书的业务化出版。王选院士曾对启动“按需出版”工程评价说:“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断版图书的开发传播,对学术文化精品图书的快捷按需出版,是图书出版界长期以来的追求,是作者、读者梦寐以求的出版境界。”

  服务读者的绿色出版

  据知识产权出版社副总编向良穗介绍,目前知识产权出版社每年出版的按需出版图书大约有200种,这些图书包括有书号的按需出版图书和没有书号的按需出版图书两种。其中有书号的按需出版图书主要包括:学术专著、民国书和断版书。

  按需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包括:社科、经管、法律类的博士论文、专家论著等,这一部分图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由于专业性的限制它们不是大众化图书,社会需求量较少,按照传统的出版方式3000册开机起印的印刷标准,可能会让这些学术价值较高的图书由于经济原因难以出版,又或者耗费了大量资金印刷出来却大量剩余堆积,让作者和出版社都深感痛心。知识产权出版社在推出按需出版业务以后,在各高校和科研机构都深受欢迎,他们终于可以欣喜地看到凝聚了自己心血的学术专著如期出版并到达真正需要的读者手中,发挥它应有的学术价值而不是堆积在库房。

  具有文史研究价值的民国书大约有七八千种,文史资料学会和图书馆对这些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资料非常需要,但是他们的需求量大概是每册50套左右。在推出一册起印的数字化按需出版业务以后,这种特殊的需求已经可以得到满足,通过数字扫描印刷技术,这些宝贵的文史资料又重见光明,发挥它们的历史价值。

  另外,由于超过了图书出版版权期限而形成的断版书难以满足少数读者的需求,推出按需出版业务以后,知识产权出版社一个典型的断版书编辑出版案例是粟裕将军写的《战争回忆录》。该书由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首次出版后即脱销断版。2003年,张学良的家人在美国看到这本书,非常想买一本,他们来北京找到解放军出版社时发现这本书早已售罄,后来找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寻求帮助。知识产权出版社征得粟裕夫人的同意,取得授权后,按需出版了300册,随后知识产权出版社又陆续接到了军事科学研究院和浙江新四军研究会对这本书的需求订单。

  除了这些小众化的图书以外,还有一些不需要书号的个性化按需出版图书,比如外交官、文化名人的个人文集、画册、故事书等等,这些按需印刷的小量个性化出版物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特殊需求。

  另外,据知识产权出版社业务部编辑翁冀中介绍,除了断版书以外,一些短版图书也需要按需出版,比如说他们出版的《古调今谭》就是一本短版书,该书收录了很多单弦古词,代表满族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化,很有学术价值。该书起印100本,现在已连续接到订单,每个月都在印刷。据悉,《古调今谭》目前已经流传到台湾地区。

  据翁冀中介绍,推出按需出版业务后,知识产权出版社对图书有了一个新的分类法:买回来就看的图书,叫做绿色图书;买了一年之内看的图书,叫做棕色图书;而买了一年时间以上都不看的图书,叫做炭化图书。翁冀中说,有50%以上的被调查者家里的书柜中有一半的书都没有读过,没有被阅读过的图书就像是没有被使用过的产品,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而按需出版的一册起印、零库存理念则是最人性化、最环保的图书出版方式。

  除了知识产权出版社以外,商务印书馆、中国标准出版社、石油出版社、冶金出版社、气象出版社等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对按需出版进行了尝试。2007年7月,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知识产权出版社与商务印书馆达成合作项目,形成了“断版图书按需出版及发行”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按需出版业务的发展。

  商务印书馆信息中心主任刘成勇在今年7月9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向记者介绍商务印书馆的按需出版业务时表示:“商务印书馆首先希望通过按需印刷业务实现对本馆已有纸书资源的按需印刷。尤其是对一些老书、市面上难以找到的绝版书,实现一本起印。”他介绍说,充分利用历年积累下来的图书资源,是商务印书馆近年数字出版战略的重点。

  数字化的按需出版业务在方便读者、传承文化的同时,也为出版社带来了经济效益,据了解,目前数字出版业务已经成为知识产权出版社利润率最高、收入最稳定的来源,占2006年总收入的50%、利润的60%,成为出版社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

[1] [2] 下一页

  相关新闻
中国新闻出版业去年创收超2000亿
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图书出版硕果累累 再辟新局
互联网出版服务管理办法即将颁布
我国去年网络销售收入超130亿元
“三个一百”居然没有凑齐 我国出版原创能力亟待提高
去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超200亿
新闻出版总署建立互联网出版监测技术平台
“电子媒介+传统纸媒”引领出版界未来风尚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杨伯宁:沟通融合创新 成就卓越公关人
IBM中国企业策划传播部经理徐斯霖访谈
李频:期刊核心竞争力是思想的穿透力
魅力人物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