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杂志 >> 文章正文
案例:从《先锋·居周刊》看专业杂志生存之道
作者:梁婷婷     来源:新闻记者     更新时间:2006-11-21 9:37:29

  新媒体和分众化传播的浪潮让传统纸质媒体正遭遇多方面冲击,挣扎于新媒体、电子媒体和大众化纸质媒体夹缝之中的专业杂志更是面临着重重挑战。然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专业地产周刊《先锋·居周刊》却在此时上演了“零成本启动”、“创办当期盈利”、“在最短的时间里跻身中国房地产类专业刊物的第一阵营”等诸多神话。该刊由原成都市委党建机关刊物《先锋》杂志转型而来,2004年初借助集团所属《成都晚报》地产版的人力资源零成本启动,10个月时间广告经营额达到1076万元;到2005年底,广告经营额突破2000余万元。从现状看,《先锋·居周刊》广告额还在平稳增长,有效发行量稳定在12~15万份之间,除广告经营额以外的发行和相关活动收入也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递增,2006年总盈利有望突破3000万元。作为一份单城发行的房地产行业期刊,短时间内何以迅速崛起并获得持续稳定发展,成为同行业中知名品牌?其后隐藏着怎样的策略和规律?本文将试从运营策划、市场定位和盈利模式等角度略作分析。

  今天的传媒环境是一个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及嬗变中的传统媒体的衍生物等多元整合的时代。AC尼尔森的统计显示,2004年中国传媒广告收入同比增长6%,但报纸和杂志广告收入分别下降了5%和10%①。以某一行业作为服务对象和信息来源的专业杂志作为纸质媒体中的一个读者面具有很大局限性的分支,如何在纸媒的“寒冬”里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同质化竞争所带来的竞争成本和经营成本的持续增长是纸质传媒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②,在新媒体环境中,这样一种同质化竞争又表现出多元复杂的状态,竞争的主体和形式都具有极大的交叉性。《先锋·居周刊》(以下简称《居周刊》)的意外成功告诉我们,通过对媒介生态和自身定位的准确判断,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化运作,本着内容创新与营销创新并重的指导思想,在纵、横两个维度上通过立体的运营策划优化盈利模式、强化品牌影响力,是专业杂志走出困境,让自己站稳脚跟和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读者和刊物定位:在细分的市场中寻找精准的经济生长点

  一般而言,传媒的目标传播对象定位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根据读者的外部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层次等相近性原则来细分读者市场;二是根据读者内在兴趣、信息需求,以及情感方面的诉求细分目标读者群;三是根据特殊的地理空间或者时间对传播对象进行定位。在2004年创刊前夕,《居周刊》在对目前所处的市场地位及未来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在纵横两个维度上以消费者的信息需求为划分标准选择了自己最有优势的细分市场。

  2003年,成都楼市出现井喷行情,国内外知名房地产品牌纷纷登场,掀起了外来地产商进军的第二波高峰。然而此时的成都本地媒体在影响力和读者构成等方面却都无法提供更好的宣传平台,与之形成强烈反差。在横向比较之后,《居周刊》确定了以房地产行业为服务对象的内容定位。

  如果把这样一种在服务行业和竞争对手市场之间进行的过滤、筛选、定位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横向的定位维度的话,那么在服务对象和信息内容的延伸深度上的选择则是一种纵深方向上的定位,此为分众传播时代定位成功的重要一环。

  在选择了做一份权威的房地产行业杂志后,《居周刊》的创办者在该领域内对于国内其他同类房地产期刊或报纸专版进行了内容、观点,以及服务目标的分析,发现了其中隐藏的信息服务市场空缺———房地产行业信息咨询服务类的报刊虽然多,但是无一例外地都是地产商导向的服务姿态和内容定位,购房者真正需要的信息服务和指导得不到满足。将读者的需求和利益作为内容策略的准绳,通过与买房置业相关的信息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逐步在服务特色和办刊风格上脱颖而出,创建品牌并扩大品牌影响力,成为多维分析判断之后得到的最终结果。于是,在纵横两个维度上的综合分析判断之后,最终确定了《居周刊》面向“买房人”的“实用的服务性杂志”定位。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新闻
2006:境外杂志的生与死
百度联盟投入力度大增
成都6大学生14000元自办原创杂志 没刊号属非法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高端访谈
魅力人物
特别关注
推荐新闻
动态广告
Copyright 2005 - 2006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