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俄罗斯深化能源战略合作外交抗衡美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7 9:20:00  文章录入:wangtuoda  责任编辑:wangtuoda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6日下午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首日议程的焦点就是两国首脑发表联合声明,促进经济、能源和安全领域的合作关系。分析指出,胡锦涛访俄是为了配合一项在全球各地为中国争取能源新供应的行动,以此巩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外交层面抗衡美国的单边主义。

  能源战略是重头戏

  在胡锦涛与普京所签署的联合声明中说,能源合作将实质促进经济成长,并加强俄罗斯和中国的能源安全。声明还说,中俄将进一步发展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关系以及大规模的双边能源合作计划。

  此外,两国官员还签署了一项协议,增加俄方经由铁路为中国运送石油的数量。据了解,俄罗斯去年对中国出口的1500万吨石油中有1100万吨取道铁路。

  德国之声报道,中俄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柱是能源领域的合作。两国已经商定,今后五年内将在能源领域共同投资百亿美元。俄罗斯驻北京大使拉佐夫表示,俄罗斯打算今后每年向中国提供三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并计划到2011年时建成通过中国新疆的输气管道和通往中国东北的输油管道。

  但俄罗斯决定将西伯利亚油田通往远东的输油管道泰纳线(计划在2008年完工,年运输能力为3000万吨原油)的绝大部分建设在俄罗斯境内,这曾让中国感到颇为不快。近年来,俄中两国在如何建设输气和输油管道上始终未能突破不具有约束性的意向宣布阶段,胡锦涛能否在克里姆林宫获得具体和实质性的成果仍有待观察。

  共同社的分析指出,胡锦涛对俄罗斯的正式访问再次显示了中俄两国之间的团结,其背景在于: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渴望资源,而拥有丰富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的俄罗斯欲以之为武器开展资源外交,双方在能源供给问题上利益一致。同时,双方在外交层面欲对抗美国单边主义的想法不谋而合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产量分列世界第一及第二位,因此,双方都对能源问题极为关心。

  深化经贸合作关系

  胡锦涛此次莫斯科之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促进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他将与莫斯科讨论如何提高两国的贸易和投资额度,扩大在能源领域以及在基础设施、林业和高科技上的合作。据了解,2006年,中俄双边贸易增长了14.77%,达到了334亿美元,俄罗斯成为中国第八位贸易伙伴。在莫斯科,胡锦涛将与俄罗斯签署价值超过43亿美元的经济合作协议,其中重要的一项是两国铁路共同参与的原油运输计划。

  德国之声报道,中国的经济触角早已深入俄罗斯。在莫斯科,中国人正在建设一个欧洲最高的建筑;在圣彼得堡,中国人投资130亿欧元在建设一个“中国城”;在乌拉尔山脉以东,中国人计划租赁一百万公顷森林进行林业开发。这些活动引发了俄罗斯人对中国“经济入侵”的恐惧心理。

  俄罗斯人还担心,中国人迟早会纷纷越过中俄长达4300公里的边境线,以移民的方式占领俄罗斯远东人烟稀少的广袤地区。在关于中国“黄祸”的讨论中,不少俄罗斯人甚至相信,俄罗斯成为中国“势力范围”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早晚的事。

  自从普京2000年上台以来,俄中贸易增加了六倍,但是除了俄罗斯的军火工业,能在双边贸易中受益的俄罗斯工业产品非常有限。因此有俄罗斯媒体提出观点说,俄罗斯熊与中国龙搞“热恋”是在玩火。

  联合军演令欧美担忧

  除了能源、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外,中俄还将加强在军事方面的互动。两国曾于2005年8月举行首次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今年7月将在俄罗斯境内再次举行联合军演。共同社分析指出,中俄两国迅速加强军事等方面的合作,这也许将进一步加深欧美和周边国家的担忧。

  中国和前苏联曾在冷战时期对立激化,甚至发生过边境武装冲突,但2004年普京总统访华使边境问题得到解决。俄罗斯政府有关人士甚至指出“已不存在阻碍中俄两国经济合作的大的政治问题”,两国首脑交流日趋活跃。

  另一方面,俄罗斯反对美国在东欧建设导弹防御系统(MD)的计划,中国也明确提出推动“世界多极化”以对抗美国。因此,对中俄两国来说,两国的团结是针对美国的一张“外交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