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聚焦 >> 经济风云 >> 财经纵横 >> 文章正文

林毅夫:四大理由看好奥运后经济
作者:林毅夫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更新时间:2008-3-26 9:09:20

  1、产业升级仍需很多投资

  2、居民收入增长促进消费

  3、吸引外商投资持续增长

  4、奥运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奥运以后会不会出现经济萧条?这是一些举办奥运会的国家都关注的问题。因为奥运之前总是有非常多的新的投资,像在北京,为了举办奥运会,要盖几个新的运动场馆,同时要修新的飞机场,建新的地铁、新的道路,这些巨大的投资当然会带动奥运之前由投资拉动的经济高速增长。等奥运结束之后,这些投资项目完成了,要是没有新投资的话,经济确实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萧条。

  但这种情形在中国不会产生,中国的经济规模跟其它举办奥运国家的经济规模比较起来差异太大。以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来看希腊的经济规模,当时希腊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850亿美元;2000年,悉尼举办奥运会时,澳大利亚的经济规模是3900亿美元。中国在去年达到的经济规模是3万亿美元,跟雅典奥运会比较起来,中国的经济规模是希腊的16倍,跟悉尼奥运会比较起来,中国的经济规模是澳大利亚的8倍。举办奥运需要的这些投资虽然有差异,但是中国的经济规模比它们大了那么多,所以这些投资相对中国来讲是不多的。

  说中国经济受到奥运会的影响会小得多,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上海还要办2010年的世博会,2012年广州还要办亚运会,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需要很多固定资产投资,我们可以确信,奥运之后中国不会出现经济萧条。

  经济不会出现萧条,那么,会不会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我相信会。有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跟发达国家相比产业差距还非常大。即使过去30年来中国的投资增长非常快,可是我们可以继续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技术升级,这些产业升级都需要很多投资。

  最明显的就是在1998年到2002年我们出现通货紧缩,国内现有的产业都是生产能力过剩的,物价不断下降。但是那段时间不管是民营经济还是政府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都还是在快速增长,维持了10%以上的投资增长。相信在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这些产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应该都可以保持在15%-20%。不仅产业的投资空间非常大,中国基础设施改善的空间也非常大。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铁路开工了,不仅像北京到上海跨城际公共的基础设施,包括北京在奥运之前进行了很多基础设施改造,今年奥运举办时,北京地铁将达到198公里,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成就。到2012年的时候,北京的地铁将会达到274公里,2015年的时候达到561公里,北京将是全世界拥有地铁最长的一个城市,这些当然需要很多投资。

  第二,不仅投资增长非常快,消费增长非常快。这几年我们总是讲消费相对不足,但只是相对不足。这些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都是相当快的,所以每年的消费增长都维持在10%左右甚至更高,我相信在未来5年10年,消费增长的速度还会维持在这样一个水平之上。

  第三,吸引外商投资还会保持增长。我们现在的工资上涨了,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似乎在消失,可是搞产业的人都知道,工资只是当中的一个考虑,中国作为过去30年快速发展的国家,建立了非常好的产业群聚产业基础,而且这些地区的交通、道路等等公共设施的改善,让中国有非常好的营运环境、经营条件。因此,我相信在未来中国还是会吸引外商来投资,把中国作为加工基地、出口基地。不仅这样,很多外商还看到中国每年以10%左右的经济增长,这个市场规模的增量是全世界第一的,大于美国,所以还是会有很多外商到中国来投资,把它的产品生产当中的某一个环节放到中国,同时进入中国市场。

  第四,奥运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奥运实际上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让中国了解世界的一个非常好的历史契机。相信奥运之后中国的对外环境会更好,奥运会促进中国对外交流、对外经济,不管是出口、进口还是合作,都是一个新的契机。

  有这四个理由,相信奥运之后中国还是可以持续维持经济的高增长,而且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未来还会是又好又快地发展。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国家邮政局紧急通知:奥运期间禁止邮寄液体
法国要求欧盟决定是否联合抵制奥运开幕式
商务部:欢迎家乐福支持北京奥运
独家揭秘“藏独路线图”  奥运只是切入点
家乐福发表声明支持北京奥运
美媒披露“藏独”密谋干扰奥运细节
希拉里呼吁布什抵制北京奥运遭拒 白宫重申立场
国家统计局局长:中国经济存在转为全面通胀风险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